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21.
湿地松半双列子代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0年生湿地松 6× 6半双列子代在两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量、木材基本密度、树干通直度和抗风性数据 ,研究了该树种目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地点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和通直度差异 ,但两点的木材基本密度非常一致 ;所有研究性状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地点与基因型互作 ,其中胸径、基本密度均达到了显著以上水平 ;在一般配合力 (GCA)均方差显著地大于特殊配合力 (SCA)均方差的前提下 ,胸径、材积、基本密度、通直度、抗风性的加性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 96 .4 1%~ 10 0 %。但是 ,树高性状以非加性方差居优。决定子代表现的遗传因素 ,主要是亲本的GCA,SCA和反交效应也有影响 ,但程度较低 ;两块测定林中 ,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通直度、抗风性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0 .0 0 1和 0 .0 74、0 .0 80和 0 .144、0 .0 6 8和 0 .137、0 .10 8和 0 .6 0 9、0 .0 5 2和 0 .2 5 2、0 .0 5 8(单地点 )。  相似文献   
22.
为建立适合湿加松的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反应体系,以湿加松幼嫩针叶为材料,建立了湿加松MSAP反应体系,即:400ng基因组DNA用EcoRⅠ,HapⅡ或MspⅠ各3U,37℃保温24h。预扩增体系为:酶切-连接产物1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2×PCR mastermix10μL和ddH2O2 7μL。20μL选择性扩增体系中,含有10倍稀释的模板DNA2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2×PCR mastermix10μL和ddH2O2 6μL。利用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3对适宜于湿加松MSAP分析的引物,建立的MSAP反应体系可用于湿加松基因组DNA甲基化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23.
湿地松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年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由60个自由授粉家系所建立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子代测定林开展了多年度持续观测,根据其2 a、4 a、6 a、17 a、20 a、22 a生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了该林分的生长表现并估算了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参数。主要结果如下:湿地松子代测定林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14%~6.87%、3.87%~5.49%、10.12%~14.62%,年度变化趋势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受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其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7~0.46、0.21~0.38、0.25~0.40,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0.56~0.74、0.50~0.75、0.56~0.76。总体上生长性状在成熟期(17 a、20 a、22 a生)的遗传力大于在幼龄期(4 a、6 a生)的遗传力; 6 a生树高、胸径、材积与成熟期相同性状的年-年遗传相关系数为0.57~0.74,成熟期树高、胸径、材积的年-年遗传相关系数为0.99~1.00。如果以22 a生材积作为目标性状,4 a生前根据树高,之后根据材积作早期选择,可期望获得较高的选择效益。  相似文献   
24.
根太阳”生根剂在湿加松扦插育苗中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间,在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开展了利用“根太阳”生根剂处理湿加松嫩枝的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1.25mL/L或1.00mL/L浓度的“根太阳”生根剂可明显缩短湿加松嫩枝生根时间、提高生根率、增加不定根数量和促进生根苗木生长。扦插后133d,经过1.25mL/L“根太阳”生根剂处理的嫩枝,其生根率为86.11%,比对照高10.55个百分点,不定根数量为3.82条,比对照多109.89%。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根太阳的促根效果,在扦插后68d就可得到可靠的评价。此外,试验结果也显示,该试验的扦插环境对湿加松嫩枝的生根率、不定根数量和生根苗木生长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正面袭击台山,给台山红岭种子园内的湿加松(Pinus ellittii × P. caribaea)无性系种子园造成巨大损失,一半的球果和三分之一的单株遭到严重破坏。经过调查发现,单株的受害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枝干受损,其中主干破裂占受害株的55%,侧枝受损占36.4%,而主干破裂的类型以基部破裂为主;另一种类型表现为根系受损,只占8.7%,包括倾斜、倒伏和连根拔起。不同湿加松无性系的受灾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参与分析的53个无性系中,8个无性系(EHA10-1,EHA11-1,G3-1,G3-3,G5-1,G7-1,S95-20-1 和 S95-20-3)没有遭受风害, 7个无性系(G11-4,G3-4,A05H06-1,B16H02-1,G1-1,G5-4,S95-54-1)受灾率超过80%,说明湿加松的抗风性在基因型间存在差异。跟踪调查2016-2019年湿加松种子园的种子品质,发现台风当年(2017年)的出种率和千粒重不受影响,但发芽率明显降低;台风次年出种率下降,但千粒重和发芽率不变。说明台风影响了球果的发育,但仍可对球果进行采摘利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明确不同成分促脂剂对湿地松的促脂效果以及对生长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广东地区湿地松的促脂剂,为实际生产中降低采脂成本提供参考。【方法】以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割脂(T0,生长量对照)、常规割脂(T1,试验对照)和使用不同成分促脂剂T2~T5割脂,促脂剂的主成分分别为K2SO4、萘乙酸(NAA)、苯甲酸(BA)和乙烯利(CEPA)。2018年处理并收集松脂7次,2019年处理并收集松脂6次,在处理前收集1次不使用促脂剂的本底产量,所有产脂量和生长量均进行每木测量。【结果】2018年分析结果显示,家系效应和处理效应都极显著(P<0.01),二者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前2次促脂效果极显著,增脂率超过135%,而第3次促脂效果有所下降,到第4次时只有T5的脂产量高于对照,但也未达到显著水平,第5~7次T2-T4均没有显著的促脂效果,仅T5依旧保持19%以上的增脂率。7次收集总脂产量显示T5促脂效果最好,增脂率为51.73%。2019年分析结果显示,家系效应在第1次收集不显著(P...  相似文献   
27.
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同时又是单、双季稻混作区。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大米,尤其是优质粳米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双季稻生产中引入粳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温光资源特性,总结了现有双季晚(籼/粳)稻品种的种植表现,从产量、产量结构、干物质积累、群体动态、生育期、温光利用率、稻米品质等方面比较了长江中下游稻区晚粳与晚籼的可能差异。总体来说,双季晚粳在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均显著高于晚籼;前期干物质积累两者无显著差异,但是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晚粳要高于晚籼,晚粳的灌浆率显著高于晚籼,这预示着双季晚粳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粳稻比籼稻有着较平稳的茎蘖动态,这使其具有更强的后期光合能力、更高的后期光能利用率;全生育期晚粳比晚籼长,主要体现在推迟抽穗结实,延长结实灌浆期;粳稻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显著高于籼稻,粳稻后期叶面积指数大于籼稻,光合势亦高于籼稻,而在生育前期(拔节至抽穗期)两者对温光资源的利用基本相当,因此温光利用率晚粳显著高于晚籼;另外,晚粳的稻米品质要优于晚籼。因此,相对于双季晚籼,双季晚粳具有更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8.
李福明  李健 《种子科技》2021,(1):135-136
近年来,从江县柑橘产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了关联产业协调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起到推动作用,但同时该产业发展存在管理不完善、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基于从江县柑橘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从江县柑橘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养猪业逐步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各大、中型猪场均采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饲养工艺,生产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恶性传染病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然而以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和不育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成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由于造成繁殖障碍的病因复杂,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甚至很多疾病症状相似,难以鉴别,致使疾病的控制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3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呼吸道传染病,病猪具有肺炎和胸膜肺炎的典型症状和病变。我国于1987年发现临床病例,近几年在我市猪群中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30~90日龄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在20%以上。引入该病油乳剂疫苗以来,经应用及推广试验统计,污染场注射该灭活疫苗的仔猪直至出栏发病率降低了16.2%,死亡率降低了15.9%,防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