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1篇
  19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6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泸糯9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三系糯质高粱杂交种。表现产量高,抗叶斑病,淀粉含量高,出酒率高,再生力强,是酿造浓香型、酱香型和小曲酒的优质原料。适宜我国南方高粱区种植。  相似文献   
52.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着粒数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关键因子,结实率可代替充实率作为籽粒充实度的测试指标,在重穗型杂交水稻育种中选育组合的最大着粒数  相似文献   
53.
高直链淀粉型杂交中稻新品种川谷优6684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恢复系泸恢6684为父本,以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川谷A为母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逆性强、直链淀粉含量高等特点。201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4.
【目的】水稻采用前氮后移的施肥方式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获得高产,但不同杂交组合是否适应尚无研究报道。为此,本文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施氮方式与杂交组合间的产量及库源结构的互作效应。【方法】在冬水田高产栽培条件下,试验设前氮后移(底肥:促花肥:保花肥=6:2:2)与重底早追(底:蘖=7:3)两种施氮方式,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方式为主处理,杂交组合为副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对两种施氮方式的产量差值与各施氮方式下产量性状间进行了相关、 回归与通径分析。【结果】20个杂交组合分别在两种施氮方式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均达极显著,方差分析F值8.89~149.08(P<0.01)。两种施氮方式下,20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及粒叶比的成对数据平均值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前氮后移处理的有效穗数比重底早追显著降低,但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最高苗数、 穗粒数和粒叶比在两种施氮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杂交组合在两种施氮方式间的产量表现不尽相同。20个杂交组合前氮后移平均产量8981.90 kg/hm2,比重底早追增产1.62%;前氮后移处理中,内5优306、 蓉18优447、 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四个组合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均分别比重底早追法极显著增产。前氮后移比重底早追的增产效果与两种施氮方式下杂交组合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70和-0.7986(P<0.01)。其原因在于,穗粒数较少的组合,其分蘖力较强,在前氮后移情况下,仍能确保较多的有效穗数,而且穗粒数和结实率因施用穗肥有一定提高,最终表现为前氮后移比重底早追法显著或极显著增产;而穗粒数过大的组合,其分蘖力较弱,在前氮后移前期施氮量较少情况下,因最高苗数明显不够,有效穗数显著下降,加之穗粒数有所降低而减产。【结论】前氮后移增产量(y)与杂交组合穗粒数(x)的关系可表述为 y =2607.9-11.02x (R2=0.6308)。大面积生产中,穗粒数237粒可作为采用前氮后移施肥法的杂交组合品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55.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中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中稻冈优725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洪涝",研究了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处理对其生育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会明显推迟水稻的成熟期3~9 d,抽穗期淹没对成熟期影响较小,但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都有将再生稻成熟期提前的趋势;淹没不会引起叶片SPAD值的降低;在植株被全淹情况下,只要气温高于15℃,被淹没的水稻就不会因水温而影响其生长;不同淹水时期对杂交中稻头季稻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淹顶﹥淹没2/3;淹水时间越长,产量损失越大,总体上看,淹没36 h以上产量明显下降;单就对再生稻的影响而言,不同淹水时期对其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乳熟期﹥抽穗期﹥孕穗期,全淹没与淹没2/3处理间差异较小,不同淹水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差异也不大。  相似文献   
56.
以3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在3类冬水田(夏旱田、普通田和囤水田)种植下,研究了稻谷产量与库源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中稻产量受稻田类型影响极大,3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稻田类型的产量变异趋势一致,筛选出7个杂交中稻组合在3类稻田均能获得高产。冬水田杂交中稻高产栽培的目标是在保证较高颖花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与穗粒数和库容充实度呈抛物线关系,在3类稻田均可获得高产的杂交中稻组合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200粒、最高苗332.98~36098万/hm2、有效穗200.14~225.24万/hm2、结实率77.56%~82.38%、千粒重29.06~30.32 g、颖花量3.61~3.98朵/m2、叶面积指数5.69~6.59、粒叶比0.55~0.70朵/cm2、单穗重4.00~4.51 g。为水稻育种者鉴定高产组合和生产部门筛选适宜冬水田区不同类型稻田的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以杂交中稻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施氮方式与栽秧方式处理,研究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源库性状。结果表明,川香优9838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施纯氮90kg/hm^2,采用“底:蘖=7:3”的重底早追施肥法;栽秧密度上等肥力田14—15万丛/hm^2,中等肥力田18~19万丛/hm^2,在栽秧方式上仍以传统的等行距栽培为好。稻谷产量达10500kg/hm^2水平的地上部主要性状表现为:最高苗数360万,hm^2,成穗率56%;齐穗期叶面积指数7.6,齐穗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13000kg/hm^2,齐穗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41;有效穗205万/hm^2,穗粒数180粒,千粒重32g,结实率84%,氮素稻谷生产效率50kg grain/kg N。  相似文献   
58.
 2005-2006年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Ⅱ优7号、冈优725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使施促芽肥时植株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究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头季稻基肥和分蘖肥施氮的农学利用率是促芽肥的1.31~3.35倍;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与库源结构关系密切;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建立了根据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再生稻促芽肥的高效施氮量(y)的回归方程(y=-25.733x+1212.4,r=-0.9534*)。  相似文献   
59.
K型胞质不育系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培育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通过"粳/籼//籼"复合杂交创制的粳稻不育胞质,它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高午前花累积率和低闭颖率,并且在提高组合的配合力、结实率、千粒重和异交习性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以渝香糯1号为材料,设0、120、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为N_0、N_(120)、N_(180)),2种氮肥运筹模式(基肥与蘖肥的质量比为70%∶30%(A)和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为50%∶20%∶30%(B)),于2014年在四川德阳进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糯稻养分吸收积累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糯稻氮、磷、钾的吸收量影响显著;采用B种模式,糯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较A种模式的小;与A种模式相比,采用B种模式每生产1 000 kg稻谷,氮、磷、钾需要量分别降低14.1%、10.2%、7.8%;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氮肥运筹模式间糯稻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糯稻的适宜施氮量为120 kg/hm~2,氮肥运筹模式以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50%∶20%∶30%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