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1篇
  19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6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磷素(292.47~328.04 g grain/g P)>钾素(95.39~107.12 g grain/g K)>氮素(57.35~70.35 g grain/g N),氮、磷、钾素的稻谷生产效率与籽粒收割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后植株的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且磷的增加量高于钾,但增加量均以分配到茎鞘和叶片为主。施氮植株比不施氮植株内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是生物产量和氮、磷、钾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因氮、磷、钾含量提高的作用(66.30%~80.16%)大于生物量增加的作用(19.84%~33.70%)。植株氮、磷、钾含量分别与其稻谷生产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18个杂交中稻组合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的积累量比为1∶0.20~0.21∶0.61~0.66,其中73%~80%的氮和磷被籽粒吸收,73%~75%钾分配到茎叶。  相似文献   
112.
[目的]针对西南稻区水稻生产磷钾养分施用不合理,缺乏指导磷钾肥施用的有效方法的现状,通过多点同氮不同磷钾水平试验,为水稻生产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磷钾养分管理方法,从而为水稻生产磷钾肥施用提供指导。[方法]以杂交中稻川香9838为试验材料,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4省市7个生态开展了施用不同磷钾量与磷钾利用率、水稻产量和米质关系研究,其中P公顷施用量为37.5、75、112.5和150kg,K公顷施用量为45、90、135和180kg,进行10个处理,裂区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川香9838的产量不同试验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氮不同磷钾水平下差异亦显著,试验点与不同磷钾处理间的交互作用达显著差异。云南滨川试点产量最高,公顷施用N150kgP75kgK90kg处理产量最高。PK高效利用率各试点不同,PK高效用量四川东坡、四川泸县、贵州小河和重庆永川4点间相同,而四川广汉、四川中江和云南滨川3点间各不相同。西南稻区水稻高产主攻目标是公顷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稻米品质按试验地点可分2类,按全部处理可分为6类。[结论]该研究建立了西南稻区水稻生产磷钾养分高效运用预测模型,为西南稻区水稻高产以及磷钾合理高效运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3.
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四川省主产水稻地区的灰棕紫泥土、紫泥土、灰色冲积土、紫色冲积土(代表沱江流域)、红棕紫泥土、棕紫土、老冲积黄泥土、紫色冲积土(代表九曲河流域)、灰棕冲积土和红紫泥土10种不同类型土壤和生态条件,研究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生态条件与产量问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和农作技术条件下,紫色冲积土(代表沱江流域)、灰色冲积土、紫色冲积土(代表九曲河流域)和灰棕紫泥土供给氮、磷、钾中的一种养分或两种养分能力强,或有机质含量高,因而其水稻产量高,水稻生产上要注意增施其缺素养分。可进一步高产高效;其余土壤类型,要增加氮、磷、钾施用量。可提高这些土壤类型的水稻产量潜力。研究同时表明。在一定营养基础上,产量形成期日照时数多少和日昼夜差大小是影响水稻高产和年度间产量稳定性的重要生态条件。酴养分和生态条件外,水稻品种自身产量潜力是水稻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4.
西南杂交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气候室,以相对受精率为耐热能力评价指标,对西南地区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62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抽穗开花期耐高温特性鉴定。筛选出相对受精率≥60%的品种9个,并通过聚类分析将62个杂交水稻品种分为耐热能力不同的3类,为水稻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6.
“八.五”以来,我省杂交水稻育种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批高产、抗病、质优的组合应用于生产、改变了我省杂交水稻以省外组合当家的格局;同时育成产量潜力较为突出的大穗型组合。本文以Ⅱ优6078、优6号和Ⅱ优746为试材、在相同施肥水平,不同密度条件下,探讨了供试组合与对照产量差异,分析研究了大穗型组合增产的原因、库源关系及其物质基础,以期从生理角度为杂交稻再闹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水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关系,以期为杂交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2008~2010年,每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与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齐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原因在于:SPAD值衰减指数越大,LAI衰减指数也越多,地上部干物质向穗部运转比例越高,以至氮素稻谷生产效率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利用SPAD值衰减指数预测氮素稻谷生产效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8.
一、技术背景 粮食安全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稻田面积刚性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水稻单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稻农收入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杂交水稻品种(组合)的产量潜力达到800~1000kg/亩,但大面积生产仅500~600kg/亩,仅实现品种产量潜力的60%左右.要实现大面积水稻产量的提高,实现高产与优质、高效、节水、保护环境及增加农民收入等目标,必须依靠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改进栽培技术,挖掘品种产量潜力.由马达加斯加水稻专家研究的"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得到我国水稻专家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19.
以杂交中稻天龙优54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SPAD值在不同丛间、叶位间、茎类间及点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栽后12d,测定顶1叶位~顶4叶位SPAD值时至少可取1丛,同1丛内需要同时取主茎和分蘖茎进行测定,顶1叶位、顶2叶位及顶4叶位均以距叶基部1/2处为适合的测定位点,而顶3叶位以距叶基部2/3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最高苗期,主茎和分蘖茎的顶1叶和顶3叶均应作为测量叶进行测量,至少需取2丛以上,同1丛内需要取主茎和至少3个分蘖茎进行测定,顶2~顶4叶位以距叶基部7/12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顶1叶位中以距叶基部1/4处为较适合的测量位点;在齐穗期,主茎取顶1~顶3叶中任一叶位及顶4叶位作为测量叶,至少需取2丛以上测定,每丛内只需取1个主茎和任一分蘖茎进行测定,顶1~顶3叶位中均以距叶基部1/6处为适合的测量位点,顶4叶位中以距叶基部7/12处为适合测量位点。  相似文献   
120.
以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作用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头季稻品种着粒数越多,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的养分需要后剩余量越少;头季稻着粒数较高的品种蓄留再生稻,要求促芽肥施用时期提早,施用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