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山优70是福建农林大学用自育优质三系不育系金山A-1与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恢复系明恢70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2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2.
潘明  王大普 《农村科技》2014,(12):23-24
<正>一、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肥效试验,验证由新疆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机肥、氨基酸液肥、富华农有机叶面肥在温室葡萄生产上的使用效果,为该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配套技术。二、试验条件1.供试肥料生物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N+P2O5+K2O≥5%),氨基酸液肥(有机质≥15%、氮≥4.5%、磷≥1.1%、钾≥4.3%),富华农叶面肥(Mg+Ca≥36克/升、N+K20≥6克/升、Mn+Zn+B≥7克/升)。  相似文献   
33.
蒋云升  董杰  潘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50-3051
对以食醋、食糖为主要调味品加工的糖醋味型的生食蔬菜瓜果类菜肴的杀菌效果进行试验性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的原料对杀菌率有不同影响,常用菜肴中食醋用量为2%,其杀菌率为70%左右,而改进工艺配方,食醋用量增加到8%,其杀菌率一般可提高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34.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Web技术的各类农业专家系统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热点,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已从传统模式向网络化、组件化、协同化方向发展。本项目是研究开发基于Linux运行环境下,采用J2EE技术实现网络化的养猪专家系统,创建养猪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的知识库、数据库、规则库,将养猪生产管理的实用技术整合于养猪专家系统中,目的是提高养猪生产的效益、满足养猪生产的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35.
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即村转居.村转居后,由于“村转居”后新居民区的“二元政策”,“村转居”后相关扶持政策缺失,法律及相关政策的滞后,及同时存在优质资产不多,可处置的资产总量偏小,优质资产不多,可处置的资产总量偏小,村民与村集体资产的“四种关系”难以厘清,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两个虚化”等因素.导致村转居后村集体资产无法处置.  相似文献   
36.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等3种接种体对离体枣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在‘骏枣’和‘壶瓶枣’上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均高于30%;在‘圆脆枣’、‘马牙枣’和‘酸枣’上未发生。室内优选菌饼作为接种体对离体枣果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骏枣’、‘壶瓶枣’的致病性最强,病情指数≥40,对‘灰枣’、‘冬枣’、‘赞皇枣’和‘马牙枣’的致病性最弱。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北京市饲料工业工作会议暨饲料工业协会年会于今年8月9日召开。全市饲料行业经理、厂长、企业家、科技人员以及市、县(区)领导和有关局负责同志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副市长黄超、市顾委主任王宪及全国饲料工业办公室负责人到会并讲了话。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全市饲料工业工作,部署了今明两年的任务。会议认为,全市饲料工业发展较快,形势很好,有力地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改善了市场副食品供应,到1988年末,全市已建成饲料厂130家,配、混合饲料产量达到135万吨,比上年增长46%。产品质量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38.
针对农用驱动电机中存在的控制精度不良、抗扰动性差和稳定性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速趋近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提升电机控制精度并提升控制过程中的稳定性,针对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收敛过程中的等速趋近率存在的趋近速度慢、抖振波动大和控制精度低等问题,采用变速趋近率进行优化改进。在变速趋近率中通过引入系统范数,在电机控制过程中有效解决了趋近速度/抖振波动平衡的问题,提升了农用驱动电机的控制效率同时保证了稳定性。同时,由于电机中的内部机械参数和外界负载扰动会对农用电机的调速性能产生直接影响,针对电机控制过程中的内部参数和外界负载扰动,设计一种基于扩展滑模观测器的抗扰动技术,对其进行实时观测并补偿。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测试和电机平台实验验证,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启动过程中能够在0.1 s之内完成启动转速响应且无超调现象发生,有效提升了农用驱动电机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通过设计的扰动观测器提升其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当受到外界负载扰动10 N·m/-10 N·m时,可以将转速误差控制在5%之内,有效地提升了农用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9.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地面,造成土壤侵蚀,而山丘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明确山丘区水土流失特征,以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勘测,探讨了其侵蚀环境、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侵蚀动力系统中,输变电工程以人为扰动为主,塔基区和站区、施工道路及弃土(渣)场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侵蚀单元;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自然恢复期的1.3~16.1倍,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5~25.3倍;站区和塔基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比均高于其他侵蚀单元,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平原区域,是平原区的1.2~1.9倍;在众多建设区域中以变电站建设、塔基开挖、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为重点,着重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不同建设期、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差异显著,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时应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0.
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特性及其应用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潘明 《中国马铃薯》2001,15(4):222-226
1 前 言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组成的元素有碳 4 4 4 %、氢6 2 %和氧 4 9 4 %。其分子式为 (C6 H10 O5) n,其中n为不定数 ,一般在 10 0~ 30 0 0 0 0 0之间。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n值为10 0~ 6 0 0 0之间 ,一般为 30 0~ 80 0 ,直链淀粉有较强的凝沉性能 ;支链淀粉是近似珠形的庞大分子 ,其n值在 10 0 0~~ 30 0 0 0 0 0之间 ,一般在 6 0 0 0以上 ,平均分子量约为 10 0 0 0 0 0。支链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中最大的一种 ,支链淀粉的一些性质与直链淀粉存在很大差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