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0篇
  13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海南儋州农用地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技术,以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对农业用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空间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儋州农业用地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13.15 mg·kg~(-1),总体水平中等,变异系数达163.99%,属强度变异,空间变程约为12.03 km,C0/(C0+C)值为66.68%;速效钾平均含量为36.49 mg·kg~(-1),总体水平较低,变异系数为78.02%,属中度变异,空间变程约为12.10 km,C0/(C0+C)值为63.80%。两者均属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Kriging插值分析得两者在空间上均呈嵌套分布,其中,速效磷变异较大,以3级水平分布范围最广,中北部、中东部较高,其余区域(北部、中部、南部、中西部)逐渐降低;速效钾变异比速效磷稍弱,以5级水平分布范围最广,南部、东部、北部集中呈大块状分布。这种空间分布可能与当地的地表形态、地质状况及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海南人工林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性状,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法,重液分离法测定海南不同生态气候类型区人工林地和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牧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低于人工林地土壤的含量,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林、草地土壤轻组有机碳没有规律性,两者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态气候类型下的牧草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存在差异,结果为潮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且半干旱区与潮湿区的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浓度生物炭处理进行海南花岗岩砖红壤的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对花岗岩砖红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及土壤总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月后,与对照相比,0.5%或1.0%生物炭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提高15.64%和10.80%;大于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98.75%和88.37%。1.0%生物炭处理下的3~5 mm,2~3 mm和0.5~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总碳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2.24%,39.31%和306.36%;1.0%生物炭处理下>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总碳分配比例比对照增加90.44%。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对改善花岗岩砖红壤团聚结构、增加土壤总碳含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热研2号柱花草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Aublet) Swartz cv. Reyan No.2]为材料,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干物质产量、养分和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呈“单峰”曲线,初花期最高为540.81 g/株;地上部苗期吸收的N、P、K较小,但干物质养分含量高;分枝期后吸收量增加,初花期后N、P出现负积累,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对磷的吸收量最小;随热研2号柱花草生育期的延续,地上部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升高,营养价值降低,初花期粗蛋白产量最大为54.78 g/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番木瓜-柱花草间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养分进行采样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间种和覆盖柱花草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含量,覆盖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番木瓜-柱花草间种模式土壤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减少,土壤微生物及生物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可与遥感(R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中。在概述GIS建立与应用的基础上,对其在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GIS-RS一体化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上柱花草的磷钾肥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花岗岩砖红壤上对柱花草进行了施用磷钾肥料配经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磷肥促进柱花草根系生长,根量增加。(2)施用磷肥促进地上部株高的增长和干草产量的提高。随磷肥用量增加产量比对照提高9.9% ̄23.8%,钾肥施用,随钾肥用量的增加产量提高9.6% ̄17.9%。(3)磷胛肥能显改善柱花草的品质,施磷可提高其蛋白用量的增加草粉灰分含量。(4)根据磷肥钾与柱花草产量建立的回归模型计算,花岗岩砖  相似文献   
18.
海南水田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碳固定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海南水田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碳固定的潜力。结果表明,海南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2.90g/kg,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而言,水田土壤起着温室气体“源”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与按干湿状况划分的气候类型区关系密切,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湿润气候区〉潮湿气候区〉半湿润气候区〉半干旱气候区。推行以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物质输入的管理方式和种植方式等都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实现水田土壤温室气体“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海南省五指山1954年和2003年不同时间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对半个世纪以来海南省五指山土壤的交换性H+、交换性Al3+和全N等化学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土壤的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在半个世纪以来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全N和有机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进一步的方差分析发现,半个世纪以来全N和有机质的差异已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海南水稻土有机质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采集的300个海南不同地区水稻土耕作层样品分析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06个剖面点资料,对全省水稻土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有机质近20多年来下降十分明显,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属于“丰”水平的样点数从31.9%下降到22.4%,“中”水平的样点数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31%左右,而“缺”水平样点数明显增加,从37.3%升高到46.6%,说明改变当前海南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偏向,大力提倡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是维持海南水稻田地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