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147篇
  135篇
综合类   654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334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利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剐调查了广西不同生态地理区域杉木近熟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根据调查数据,建立了不同区域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域,杉木森林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是宜山甘村>龙胜里骆>田林利周>岑溪七坪。生物量在群落中的分配是乔木层>枯枝落叶层>草本层>灌木层。广西东部、中部和西部,存在着发展杉木的生产潜力,宜作为培养中径用材林基地。  相似文献   
62.
柳州市中心酸雨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柳州市1996-2001年降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连续6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柳州市中心降水的pH值平均为5.31,年度变幅为4.33-5.82,出现的酸雨频率平均为62.3%,变幅为41.7%-89.7%,其酸雨频率的年度变化呈跳跃式,且这一趋势相当剧烈。其降水酸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两季较高,冬季次之,秋季较低。其酸雨化学特征受SO4^2-离子的影响最大,SO4^2-浓度占降水中离子总浓度的63.8%。酸雨出现的月频率随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关系数达0.98,属典型的硫酸型酸雨。减少SO2的排放量,是控制和治理柳州市酸雨污染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3.
以往割前脱粒联收机的研究曾遇到下列障碍:飞溅损失大,只能收直立,高株、整齐、穗位差小的作物而适应性差,机器行速过低等。 本文采用了弓齿的带式脱粒器以便降低喂入口,有利于矮株的收获、与仿形拨禾轮相配合的喂入带可使植株柔和地倾斜,并以茎秆伸直、穗头朝前的状态喂入脱粒器、这样延长了脱粒过程,从而即使是难脱的粳稻也能脱净。并且机器行速得以提高70%或更多(达0.98~1.2米/秒)。在霜前收获时机器每米割幅的喂入量要高于传统型联收机(带水稻专用割台)和夹持半喂入式,田间测定表明带式脱粒器的功率消耗与传统型和夹持半喂入式相比是较低的。 采用贴地切割装置切割向前压倒且被脱粒过的稻草。其上方两侧有作往复运动的锯齿型搂耙,它将稻草搂集到中央成条铺、但对较高作业速度尚不很适应。 对喂入和脱粒装置的性能在理论上作了分析、其结论在田间试验中得到基本证实。 机器工作部件的耐久性还待考验。对倒伏严重作物还无法收获。  相似文献   
64.
十万大山地处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定居的外来种在不断增多,有的外来种成了入侵种,如飞机草等,给该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实地调查以及查证文献,全面整理了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并分析了外来种的类型、原产地、引种原因及引入途径,确认:①迄今为止共计99种(含亚种)外来植物,隶属于38科83属,其中菊科最多(10种),占10.1%,其次为禾本科(6种),占6.1%;②栽培种56种,逸生种20种,入侵种23种,分别占56.6%、20.2%和23.2%;③外来植物的原产地主要是热带美洲(有54种,占54.5%),其次是印度(10种)、非洲(9种)和地中海地区(7种);④人为有意引入有87种,占87.9%。最后对保护区内外来植物的危害预测和防治策略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5.
基于“3414”模型研究宁夏盐池县玉米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在盐池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为54.84%,说明土壤属于中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 751.45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12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1 023.45 kg/hm;施用纯K 75kg/hm2的增产效应为236.7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N)量为360 kg/hm2,施磷量(P)为107.81 kg/hm2,施钾量(K)为4.3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7 652.23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6.
探讨和总结了近年来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并对其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气象条件和种植品种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今后云南省小麦条锈病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7.
分泌抗BVDV McAb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MDBK细胞,将感染细胞培养物冻融后离心取上汪经PEG沉淀浓缩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血清抗体效价高遥免疫鼠的脾细胞与SP2/O细胞在PEG作用下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法检测杂交瘤细胞生长孔上清,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以有限稀法克隆2-3次,得到8 泌抗BVDV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8株McAb对BVDV,猪瘟均呈阳性反应。杂交  相似文献   
68.
6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异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03S和9451S等6个籼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核流通 系的颖花开花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柱头外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103S、珍汕97A(CK)、3204S、安湘S、8906S、HN5S、9451S;89063S、安湘S、9451S有花率比对照珍汕97A高,6个核不 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短;(2)  相似文献   
69.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覆盖保水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期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 ,较传统耕法多蓄水 10 8.4mm ,蓄水率达73.2 % ;在此基础上 ,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 ,既可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 ,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住 ,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 ,增产效果显著 ,是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 ,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0.
本文提出泵站技术改造可行的判断指标含效率、流量和投资等诸因素,并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电算寻求目标函数的最优值。为目前面广量大的中小型泵站技术改造的可行与否,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