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4篇 | |
综合类 | 36篇 |
农作物 | 34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1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研究水中Ca~(2+)质量浓度对龙井茶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冲泡后茶汤的滋味品质、主要滋味物质的含量及Ca~(2+)对主要滋味物质呈味特性的影响,探讨Ca~(2+)对龙井茶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中Ca~(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汤香气和滋味品质都显著下降,茶汤鲜爽度、醇度和苦味强度显著下降,而茶汤涩味强度显著增强;主要儿茶素、咖啡碱和氨基酸的浸出受Ca~(2+)影响较小,当Ca~(2+)质量浓度达到20 mg·L-1时才略有下降,不足以解释冲泡茶汤滋味品质的变化;Ca~(2+)对主要滋味物质的呈味特性有明显影响,Ca~(2+)可增强EGCG、咖啡碱和茶氨酸的涩味,降低EGCG和咖啡碱的苦味、茶氨酸的甜味和鲜味。本研究表明Ca~(2+)对龙井茶滋味物质浸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影响茶汤中滋味物质的呈味特性来改变茶汤整体滋味品质。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决茶饮料生产加工及储藏过程中的难题,国内外学者从水质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本文叙述了泡茶用水或茶饮料用水的水质对茶汤在感官品质、储藏特性及理化组分上的影响,进而综述了水质的酸碱度、水中离子等对茶汤的感官风味、汤色品质、饮料稳定性等的影响作用,并总结茶饮料浸提用水的基本要求,得出茶饮料浸提用水一定要严格控制金属离子含量并保持较低酸碱度。最后文章总结了茶饮料生产中的经常遇见的问题,以期为以后的茶饮料水质研究提供渠道,最后达到为茶饮料生产用水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的目标。 相似文献
83.
84.
85.
以红曲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红曲中MonacolinK,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检测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红曲中MonacolinK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68.02%、超声时间28.67min和料液比(m/v)1:5.4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红曲中MonacolinK提取含量预测值达300.56μg/g,验证值为296.40μg/g。 相似文献
86.
87.
88.
指出了在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植物和山石是两种最重要的因素,植物与山石不同的搭配形式。不同的植物与不同山石之间的配置会形成不同的景观,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所以在现代园林设计当中,必须根据景观建设的目的,科学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与山石,以获得更好的景观审美效果。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分析了园林设计当中,园林植物与山石配置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了园林植物与山石配置的形式,并就配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在配置的过程中要注意满足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并为后期的养护创造良好的条件等。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园林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89.
汪芳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3):9-10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采取产业化模式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我国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虽然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农业产业已经得到一定的优化和调整,产业化程度得到一定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有待解决.本文也将就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0.
于2020年8月2—4日(黑沙蒿盛花期),采用重力玻片法,对其三维空间花粉传播日变化规律进行监测,每3 h监测1次,连续监测3 d。结果表明:在黑沙蒿盛花期的24 h内,花粉量日变化动态可用一元三次函数描述,02:00—03:00时花粉量最少,14:30—15:00时最多,具有单峰性和爆发性;在空间变化上,当地盛行风上风端花粉数显著少于下风端,南方位最少,显著少于下风端北方位,且3 m高处显著少于1 m处。花粉量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风速呈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花粉传播的主导因子,风速次之,相对湿度最小。因此,通过生态或生物措施营造一个相对低风速、低气温及高湿度的局部小环境,将有利于降低黑沙蒿花粉的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