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林业   283篇
农学   175篇
基础科学   145篇
  71篇
综合类   1028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823篇
园艺   199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木芙蓉,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叶大,互生。晚秋开花,花大色美,清晨初开时为白色或浅粉红色,傍晚变成紫红色,是良好的观赏花木。更可贵的是,木芙蓉药用价值颇高,民间常用以治病。其主要药用部分是花、叶和根。  相似文献   
992.
为了降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块茎低温贮藏下还原糖的积累,实验构建了马铃薯块茎特异性启动子(CIPP)调控的烟草液泡转化酶抑制子Nt-VIF基因表达载体pBICNI,并转化马铃薯植株。PCR、Northern杂交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显示,CIPP调控的Nt-VIF基因全长cDNA成功地导入鄂马铃薯3号(E-3)植株。14个转基因株系块茎分别贮藏在4℃和20℃条件下,贮藏1个月后进行还原糖含量和液泡酸性转化酶(VI)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块茎还原糖(RS)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在4℃条件下RS含量则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从34%(株系B-13)至76.8%(株系B-1),说明Nt-VIF cDNA在马铃薯中的表达,成功地抑制了液泡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导致还原糖含量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基因块茎低温贮藏其液泡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的正直线相关(VI = 0.3084RS + 0.0673)。实验获得的B-1、B-2、B-6、B-9、B-14等5个转基因株系,块茎低温贮藏后能直接满足炸片加工对还原糖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剖检法在2008年9、10月份检查牦牛皮蝇1、2期幼虫;采用触摸法在2009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药物防治的牦牛皮蝇幼虫,采集成熟3期幼虫,进行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调查与病原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显示:2008年剖检牦牛皮蝇第1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3.93%,平均感染强度30.6条;2009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4个调查区平均感染率63.91%,平均感染强度5.45个;1岁、2~3岁、成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81.65%、63.16%和31.88%,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7.8、4.9和3.5个,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水平呈下降趋势。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994.
皮蝇蛆病是危害牦牛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牦牛分布区广泛流行.调查显示,青海省未防治牦牛的平均感染率达64.78%,部分地区高达90.0%~100.0%,严重影响牦牛产肉、产奶等生产性能和幼龄牛存活率,并造成牛皮损伤,给畜牧业生产和制革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1-2].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对本病流行规律与防治方法的研究[3-8],许多地区曾首选倍硫磷注射剂、牛蝇净等防治本病,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然而,这类药物系具有一定残留的有机磷制剂,对防治动物有一定毒性,用药后的畜产品需要较长的停药期,其应用受到限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试验推广具有广谱、高效驱虫、杀虫效能的抗寄生虫药物阿维菌素片剂、浇泼剂等防治本病,虽然取得了较满意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药物残留和对动物毒性大等弊端.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大理某奶水牛场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提供防制建议,随机采集引进牛只、杂交1代、杂交2代和杂交3代新鲜粪样44份,进行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寄生虫,结果表明,总寄生虫检出数22份,总检出率为50.0%;18份检出吸虫卵,检出率为40.9%;7份检出线虫卵,检出率为15.9%,其中2份检出特异性蛔虫卵,占4.5%;3份同时检出吸虫卵和线虫卵,占6.8%。杂交3代的线虫检出率最高,杂交1代和杂交2代的吸虫卵检出率较高。建议采取重视寄生虫病的监测和诊断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欧拉羊与半农半牧区绵羊杂交,流产率和羔羊死亡率分别比临潭本地羊本交低10.69%和10.83%,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比临潭本地羊本交高3.70%和18.53%,繁殖效果良好。欧临F1羔羊初生、一月龄、三月龄、六月龄体重分别比临潭本地羊提高18.24%、24.12%、20.61%、18.60%,说明用欧拉羊改良临潭本地绵羊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97.
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牧草生长缓慢、生长期短,草地过牧等因素是导致牧草缺乏,放牧藏羊生长缓慢,出栏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冷季分别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架子羊开展不同方式的补饲育肥。结果表明,"放牧+精料"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7.47 kg,"放牧+舔砖+干草"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5.97 kg。"放牧+精料+暖棚"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8.26kg;"放牧+舔砖+干草+暖棚"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6.79 kg;"放牧+舔砖+干草+精料+暖棚"试验组比对照组体重少减少11.6 kg。五个试验组中以有暖棚设施补饲效果最好。说明甘南高寒牧区,暖棚对减少羊只死损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甘南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也把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贯穿到了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战略思路中,并就如何落实这一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甘南畜牧业作为甘肃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可持续发展会带来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甘南州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问题,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甘南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第二部分,阐述了畜牧业在甘南经济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以可持续理论作对照,分析了甘南州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是文本对甘南州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探讨以减毒沙门菌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表达的可行性。将编码人t-PA功能区的基因片段与鸡VLDLy组装前体apo-B100基因融合,定向克隆到荧光蛋白表达载体SV40启动子下游,构建pApo-tPA-GFP表达质粒。应用电转化法将pApo-tPA-GFP表达质粒转化减毒沙门菌,阳性减毒沙门菌经翅下静脉注入鸡体内,分别于注射后第1、2、3、4、5周随机剖检试验用鸡,无菌取内脏器官,经组织细菌培养、RT-PCR检测各脏器中基因分布,涂片荧光镜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肝脏、脾脏和十二指肠均分离到沙门菌,PCR鉴定均为减毒沙门菌载体;RT-PCR检测在肝脏、脾脏、十二指肠中有目的基因存在;荧光检测在肝脏、脾脏中有荧光蛋白。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能够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有效的转入到动物体内,这一方法有望为动物转基因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昆明市流浪犬寄生虫感染情况,随机采集25份新鲜粪样进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对18只死亡流浪犬进行寄生虫解剖法检查,收集虫体,进行计数和鉴定.结果显示,14份粪样中检出虫卵或卵囊,检出率为56.0%.其中8份检测出球虫卵囊,检出率32.0%;6份检测出犬弓首蛔虫卵,检出率24.0%,2份检测出绦虫卵,检出率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