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以云南松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各组分生物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家系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家系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比例均表现为叶茎根,叶生物量积累高于根、茎;不同家系间云南松幼苗各组分和单株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与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生物量之间成显著正相关,主根长与生物量正相关部分不显著。除叶含水率外,不同家系云南松幼苗各组分及单株的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表明,不同家系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模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构成因素,以2年生云南松苗木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地上部分明显高于地下部分,总生物量与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数、侧根长、针叶长等性状均呈正相关。通径分析可知,地径(0.620)对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而侧根数(0.009)的直接作用最小,侧根数是通过地径、苗高、主根长、侧根长和针叶长间接影响总生物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地径(63.75%)对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综合作用最大,其次是苗高(36.52%),说明地径和苗高是影响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的云南松苗木总生物量与生长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可用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13.
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对象,设置3种氮肥(N)水平(0、0.4、0.8 g·株-1)和3种磷肥(P2O5)水平(0、0.8、1.6 g·株-1)各两两组合共9个处理。在施肥后90、180、270 d采用整株收获法进行生物量测定,分析不同氮磷施肥处理对平茬后云南松苗木各构件(根、茎、叶、萌条)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磷肥可以显著促进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长,大多数处理的生物量积累均高于对照。在平茬后氮、磷配施明显提高了云南苗木的萌蘖能力,特别是高氮中磷处理的效果更佳。(2)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构件生物量积累逐渐增加,施氮、磷肥处理的生物量积累高于对照。(3)施肥后90、180 d时单施磷肥效果最佳,270 d时氮、磷配施最佳。(4)施肥影响着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表现为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萌条依次高于叶、茎、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云南松在盐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和在盐碱地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以云南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云南松种子,检测发芽和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云南松发芽时对NaCl比较敏感,各浓度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简易活力指数、鲜重、干重、叶绿素总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小于对照;幼苗体内的MDA含量随着NaC1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OD酶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100 mmol/L时达到最大,比对照增加398.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氮磷配施用量。【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3水平3×3回归设计,研究云南松苗木平茬后土壤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结果】云南松苗木平茬后的萌蘖数量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并不受氮、磷肥配施的影响;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可影响苗木第二次萌蘖的时间和高峰,且苗木萌蘖数量配施效果较单施好;云南松苗木萌蘖数量对氮、磷配施的响应规律符合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在施氮肥0.29 g·株-1、磷肥1.02 g·株-1时,苗木的萌蘖数量达到最大;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生长,潜在萌条单施且单施磷肥效果比配施效果好,有效萌条在0.4、0.8 g·株-1的氮磷配合施用时效果更佳。【结论】氮磷配施比单施更利于萌蘖数量的增加,高磷处理有利于潜在萌条的生长,中等浓度的氮磷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有效萌条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