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86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农村宅基地整理及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耕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对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由于长期来,农村宅基地规模和布局的不合理,导致大量耕地被侵占,农村闲置用地逐年增加,从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整理。首先对农村宅基地的现状、问题及其导致这种现状和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种农村宅基地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62.
栽培人参、西洋参不同年限土壤酸碱度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参、西洋参不同栽培年限土壤的pH和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参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pH先升高后降低,2年生时土壤pH达最高5.94,随后降低;西洋参床土pH先升高,到3年时达最高5.53,随后降低。人参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趋势相同,均是先升高后降低,2年生最高分别是0.371mg/g、1.275mL/g、5.550mL/g。多酚氧化酶变化则是先降低后升高,3年生时降为最低8.328 mg/100g。西洋参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趋势相同,先增后减,3年生达最高分别为0.315 mg/g、1.032 mL/g、5.065 mL/g。多酚氧化酶的变化则是先逐渐降低,3年生降为最低7.121mg/100g,而后升高。人参床土pH与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42 5、0.811、0.9973,呈正相关,其中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西洋参床土pH与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1、0.643 3、0.782 7,亦呈正相关;人参、西洋参pH与多酚氧化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5 4和-0.942 1呈负相关。通过对栽参土壤pH的调控,可直接改变土壤的酶活性,从而可以提供适宜人参生长的土壤状况。  相似文献   
63.
离子界面行为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有机物质与土壤矿物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有关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理论的研究倍受关注,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在环境科学与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有重要意义。但关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机制还不完善,土壤宏观、介观及微观各尺度间的作用机制未能衔接。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形成(形成学说、作用机制与影响因子)及此过程中离子的界面行为;系统地梳理了离子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回顾了土壤有机无机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最后强调了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特别是化合价相同的不同离子对土壤系统的性质与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即离子电子层数和外层电子排布的微小差异在土壤表面附近的强电场中被放大,通过极化作用提高离子的有效电荷,增强离子所受的库仑作用力。离子的有效电荷数可以定量表征该土壤胶体复合过程中界面上离子作用的强弱程度。结论不断完善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理论,为土壤培肥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环境化学和微粒污染物迁移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4.
基于东北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理念,以依兰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选取1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东北低山丘陵区高标准农田区域划定及建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兰县存在耕地分布不平衡、耕地质量差、机械化水平低、农田防护林面积比例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问题。依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可分为最佳、适宜、有条件、无条件4种类型,其中最佳、适宜、有条件3种类型区的面积为196 20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0%。依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可分为平原地力保育型、平原地力提升型、丘陵地力保育型、丘陵地力提升型4种类型,以实现耕地的相对集中连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防护林覆盖率,提高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65.
东北黑土地区耕地质量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东北黑土地区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耕地总面积3584万hm2,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商品粮的1/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土壤侵蚀和长期高强度重用轻养等原因,黑土地区土壤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酸化、结构变差、功能退化,导致黑土"变薄、变瘦、变硬".通过分析明确了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较少...  相似文献   
66.
以胡敏酸为研究对象,通过光散射技术比较土壤中常见盐基离子(Na~+、Ca~(2+)和Na~+-Ca~(2+)混合三种电解质)不同浓度条件下胡敏酸胶体凝聚动力学过程,明确不同价态离子界面行为和陪补离子效应对胡敏酸分散稳定性和凝聚体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Na~+和Ca~(2+)对胡敏酸胶体聚沉能力的差异远远大于舒尔策-哈迪(Schulze-Hardy)规则中因其化合价不同所引起的差异;Na~+-Ca~(2+)混合体系中Ca~(2+)主导凝聚过程,且Na~+-Ca~(2+)混合与Ca~(2+)两种离子体系中凝聚现象的差异随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大;混合离子体系中Na~+作为陪补离子,其陪补离子效应对临界聚沉浓度、颗粒间活化能和胡敏酸凝聚体结构均有一定影响,尤以对凝聚体的结构特征影响显著;Na~+-Ca~(2+)混合体系中胡敏酸凝聚体的结构紧实程度介于单纯离子体系之间,因此可通过调节溶液中的离子组成实现对凝聚体结构紧实程度的调控。上述结果表明,Ca~(2+)对胡敏酸的聚沉不仅依赖于静电作用,还有Ca~(2+)在强电场中的极化诱导其与胡敏酸表面含氧官能团之间发生的共价键和桥键的贡献;此外,陪补离子Na~+与Ca~(2+)在胡敏酸胶体表面的竞争吸附抑制了Ca~(2+)对胡敏酸的聚沉作用,从而形成紧实程度适中的结构体。研究结果为探究胶体界面反应及土壤胶体凝聚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  相似文献   
67.
长期地膜覆盖与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长期地膜覆盖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用KMnO4氧化法对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实验站2003年玉米整个生长季内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覆膜与裸地2种土壤。每种土壤设4个施肥水平,分别为CK、N、M、MNP。其中,CK为对照。N为单施氮肥处理,年施尿素N 270.0 kg/hm2。M为单施有机肥处理,施用的有机肥为厩肥,其有机肥含量为100.0 kg/g左右,全氮含量为10.0 kg/g左右,折合年施N量为270.0 kg/hm2。MNP为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年施有机肥N 270.0 kg/hm2,化肥N 135.0 kg/hm2,P2O567.5 kg/hm2。[结果]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剖面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长期地膜覆盖使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显著增加,而对深层影响不显著。无论覆膜与否,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为:M>MNP>CK>N。有机肥化肥配施和单施有机肥处理都能显著提高土壤表层活性有机碳含量,而单施氮肥则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不显著。[结论]地膜覆盖与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8.
硫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生理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硫素对大豆营养生长、营养元素吸收、氮硫比值和光合作用强度及酶活性等生理效应影响。结果显示,正常供硫能保证大豆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反应;不同生长关键时期低硫处理对大豆营养生长和生理效应均有一定不利影响。特别是苗期缺硫明显降低大豆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叶面积生长量不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硝态氮含量增加,氮代谢受阻,氮硫比值提高,严重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9.
温礼  柴渊  汪景宽  边振兴 《土壤通报》2011,(6):1288-1292
为了控制高分雷达遥感数据正射纠正精度,选择满足要求的控制点采集方法,对图像采集和实地布设角反射器(CR)两种采集正射纠正控制点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图像采集控制点方法可以保证纠正精度整体控制在5个像素内,采用角反射器采集控制点的方法可以控制在半个像素左右。因此,在土地调查与监测中,以发现地物变化为主要目的,对地物绝对精度要求不高,可从参考影像采集控制点,否则需选择角反射器实测控制点。  相似文献   
70.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吉林省公主岭地区土壤表层(0~20cm)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粘粒这5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粘粒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速效磷的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效应模型.粘粒、速效钾、有机质、pH的C0/(C0+C)变化范围是37.27%~49.66%,均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空间变异是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目前的评价标准,该地区土壤pH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2~3级;速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2~4级;而粘粒则分布在3~4级,说明该地区肥力指标基本上处于中等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