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小麦赤霉病菌种保存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工作中,常因禾谷镰刀菌于室内连续多代移植培养导致菌株的致病性衰弱,而影响年度间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此,笔者尝试"一次制种,多年应用",将小麦赤霉病菌制备成小米粒菌体,置4℃冰箱环境中长期保存。对保存年限不同的4个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和大田接种以测定其活力和致病性。结果表明,小麦赤霉菌小米粒菌体在4℃冰箱环境中可长期保存,7a之久仍有活力,且其田间致病性没有发生衰退。该菌种制作保存方法简单、经济、可靠,适用于小麦种质材料抗赤霉病鉴定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23.
24.
1989—1994年对961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赤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雪霉病性进行了鉴定;改进了对三种病害的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指标;鉴选出一批适宜关中麦区利用的中间抗源材料和小麦品种(系)。此外,本文就如何合理利用对这三种病害的抗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降低小麦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是赤霉病,它主要通过Fusariumgraminearum病菌在籽粒中产生毒素降低品质。已确定出不同的抗源材料,但多数品种抗性程度还不足。虽然南美和中国抗性种质已用于世界各国的育种项目中,但还不知道这些抗源控制的抗性基因是否有差异。本文目的是确定来自巴西和中国两个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数量,据知它们拥有中等至高抗性水平。在与CN079杂交组合中,巴西抗性品种Frontoma比中国品种宁7840更具抗赤霉性。亲本中6个可能的杂交组合衍生的F2~F7随机品系在两个接种日期研究了田间抗性表现。用3种方法对病害进行了比较评价。两个抗性亲本表现出各拥有2个一致的主效基因,而4个抗性基因都有差异。其抗性基因结合可产生更高的抗性水平。2个接种日期提供了相同的基因假设。根据方法间和基因假设相似性的基因型相关计算,3种病害评价方法必然地测定了病害在穗中传播的相同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6.
自1970年发现小麦品种Knox对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的抗性以来,小麦慢白粉抗病性为抗性材料的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小麦慢白粉抗病性的组分和外界环境引起的慢白粉性的改变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指出侵染效能和产孢能力的降低是小麦慢白粉抗病性的基本组分,小麦生育期和慢白粉抗病性的表达密切相关,N肥施用量以及播期对病害的影响在抗性程度不同的慢白粉品种上不尽一致。文中还提出今后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以期充分利用和保存这一具有持久特性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27.
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的抗条锈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个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和4个生产对照品种进行了苗期分小种鉴定和成株期混合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有44.74%的品种抗条中29号小种,26.32%的品种抗条中31号小种.10.53%的品种抗条中32号小种,仅有1个品种对3个小种均表现抗病。成株期有10个品种表现抗病,其中大部分可能为慢锈型或高温抗锈性品种。  相似文献   
28.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三个STS标记的实用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已报道的序列,合成了3对STS引物4aF + 4aR、4a + 4b和4G + 4I ,对2 4个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3个含未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G + 4I和4aF + 4aR 2对引物,扩增产物稳定,均能够扩增出特异性较强、易于检测的目标片段STS4 70 和STS4 10 ,并且标记STS4 70 与Pm4a基因完全连锁。这2个STS标记联合使用,能够准确地检测Pm4基因,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小麦品种(系)在白粉病圃中抗病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3~1999年,作者在小麦白粉病菌非自然越夏区陕西杨凌建立的模拟鉴定病圃中,对9个已知抗病基因鉴别材料和5个小麦常规品种苗期、成株期抗病性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病圃中小麦白粉病混合菌系组分复杂,年度间寄主反应有所变化。5个小麦品种中,淮阴894、阿勃、陕225等3个品种抗、感病性相对稳定,是较理想的参照品种。对如何延长抗病品种使用年限及抗病选育方法提出了商榷建议。  相似文献   
30.
对小麦品种( 系) 赤霉病抗病性鉴定资料分析表明,同一个品种( 系) 的赤霉病病情指数年度间差异较大,采用相对病情指数法划分品种的抗病性,能够有效消除年度间的这种差异,保证当年鉴定结果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