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319篇
农学   371篇
基础科学   238篇
  221篇
综合类   2166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1140篇
园艺   323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9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橄榄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7种食用植物油的红外光谱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的红外吸收光谱在吸收峰的位置及吸光度上均与其他种类的植物油有区别,以3005~3009 cm-1、1117~1121 cm-1处的吸收峰作为种类区分。模拟掺假过程,向橄榄油中掺入其他6种不同比例的低价值植物油后,发现1097、3005 cm-1处吸收峰的峰面积与掺假百分比呈线性关系。此外,对7种食用植物油180℃加热2 h后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发现968、1097 cm-1处的吸收峰变化趋势有差异,橄榄油呈上升趋势而其他种类的植物油则呈现下降趋势。掺假橄榄油加热后谱图分析发现3005 cm-1处的峰面积有所降低,但与掺假百分比仍呈线性关系,掺入5%低价油,3400~3650 cm-1区域呈明显增加趋势,据此可以鉴别掺假量低至5%的橄榄油,这为橄榄油的掺假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是与玉米关系最密切的近缘物种。大刍草由于分蘖性、再生性强,适口性好,抗病虫害,生物学产量高,是草食畜、禽、鱼极佳的青饲料或青贮饲料。大刍草也是抗病、抗逆基因材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可通过远缘杂交等方式将其导入栽培玉米中,利用此法已选育出一些优良的自交系和杂交种。  相似文献   
993.
为建立大豆油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油脂产品各环节的实际生产为基础,利用ASP.NET,SQL Server系统软件,建立了大豆生产信息及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数据库,构建了追溯体系。实现了不同终端客户利用不同的查询途径即可获得大豆油脂产品的追溯查询信息,以及对大豆油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过程的全程监管和经营责任的追溯愿望。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以23个优良自交系为待测种,4个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组配92个杂交组合,在云南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根据产量配合力效应进行杂种优势群分析;利用117对SSR引物检测上述27个优良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探讨配合力与分子标记划分类群的优缺点,为今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以豇豆为材料,探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菜品质的影响,并为我国鲜切蔬菜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用紫外线照射鲜切菜不同时间(0,20,30,40,50,60min),并测定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真菌的菌落总数,以及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失质量率。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min,可有效控制鲜切豇豆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有效杀灭(甚至彻底清除)大肠杆菌,对真菌、乳酸菌、肠杆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鲜切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保存最好,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996.
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粮食安全、土地供需矛盾等重大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研究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此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表明不同阶段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不同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集约技术研究、农用地集约利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城乡结合部农用地集约利用问题、加强适应全球环境变化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进一步完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97.
泵用压电振子与泵腔体积变化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获得压电泵泵腔体积的变化量,针对影响泵腔体积变化的关键因素——压电振子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采取非接触的测量方式对基板直径为65 mm,陶瓷直径为60 mm的圆形压电振子进行变形测试.在测试中对该压电振子的中心点在不同电压信号驱动下振幅随频率、驱动电压的变化规律以及压电振子径向各点在正弦电压信号驱动下振幅随半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压电振子径向各点振幅的变化规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二次函数曲线拟合计算,得到压电振子的径向切面变形拟合曲线,根据拟合曲线,建立了压电泵泵腔体积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压电振子中心点振幅随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驱动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径向各点振幅随各点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拟合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仅为6.96%;利用压电泵泵腔体积变化量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利用该圆形压电单晶片振子制作的压电泵在100 V,30 Hz正弦电压信号的作用下,泵腔每次振动产生的体积变化量约为34.009 mm3,理论上最大输出流量为61.216 mL/min.  相似文献   
998.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及水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之一。以2010年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计算黑龙江省的用水、耗水及污染系数、各产业的影响力、感应力系数、生产诱发系数,进行用水、耗水效益和污染程度分析判断,并进行各产业的经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用水成本最大,污染大,最不经济,出口对农业影响最大;(2)高用水行业主要集中在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工业内部,高耗水行业只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部分制造业,高污染行业主要集中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投资对第二产业影响最大;(3)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均属于一般用水行业和一般耗水行业,出除了住宿和餐饮业外其他服务业均属于一般污染行业,第三产业用水最经济,污染少,为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应首先提高对第三产业的消费,其次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和出口。  相似文献   
999.
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最新农业机器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研究。介绍了农业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当前农业机器人进行分类阐述,分析了当前农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最后对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00.
初期稻叶瘟病害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稻叶瘟病害的早期、快速检测,对稻叶瘟病害初期水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变化进行分析,建立光谱诊断模型。将稻梨孢接种于水稻叶片,分别在接种前期(0 h)、潜育期(48 h)和病斑初现期(7 d)3个时段采集水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谱。分析3个时段光谱变化特征,并利用Savitzky-Golay平滑(SG)和一阶导数变换(FDT)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利用高斯拟合法(GFF)分别对原始光谱、SG平滑光谱和SG-FDT光谱提取各波段光谱特征向量。将试验样本划分为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以病害初期的3个时段作为稻叶瘟病害的等级指标,分别采用全波段光谱特征向量和组合波段光谱特征向量,对3种预处理光谱利用建模样本建立稻叶瘟病害的支持向量分类(SVC)模型,对比4个经典核函数,并利用检验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蓝绿光区域、红光与远红光区域荧光随初期稻叶瘟病害程度的变化而变化,SG-FDT光谱的GFF-SVC(PLOY)模型对3个时段病害的分类准确率最高,且原始光谱、SG光谱、SG-FDT光谱的不同波峰位及其组合对稻叶瘟病害的识别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