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是双线性系统,直接求解H∞控制器有困难,提出将鲁棒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用阻尼力代替阻尼作为H∞控制器的输出,简化了H∞控制器的求解,并对带H∞控制器半主动悬架的幅频特性与被动悬架的幅频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H∞控制器输出的力,通过模糊控制器来确定并选择可调阻尼减振器的阻尼,实现了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有级可调。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模糊鲁棒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云山农场设置常规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分析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与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在0~20 cm土层,深松处理显著增加了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大于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贡献率(ISOC0.25)、总有机碳含量,并且增加0~30 cm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而深翻处理增加了20~30 cm土层R0.25、ISOC0.25、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旋耕处理,深松处理效果最理想,两年中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9.64%、12.11%和8.44%、10.50%。综合分析,深松处理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是该地区比较理想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53.
以P0803为试材,研究其种子不同消毒处理对无菌苗污染率和出苗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配比对无菌苗继代、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75%C2H5OH30s+0.1%HgCl23min的消毒效果最佳,污染率为0%,出苗率为86.7%;以MS+6-BA 2.0mg/L+NAA 0.2mg/L的无菌苗继代效果最好;以MS+6-BA 1.0mg/L+NAA0.1mg/L+GA 30.25mg/L的增殖效果最好,茎段萌发率为86.7%,侧枝平均长度为1.4cm;生根以MS+NAA 0.1mg/L效果最好,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18.3条。  相似文献   
5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Eclipse PlusC_(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5nm波长下对5%唑啉草酯乳油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04,变异系数为0.86%,平均回收率为99.70%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多效唑在粉蕉生产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对粉蕉进行土壤淋施和整株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春植粉蕉植株假茎高度1.0 m时开始进行多效唑矮化处理(若施2次,间隔30 d),末次施药距采收安全间隔9个月以上,单株施用剂量累计不超过5.0 g,不会导致多效唑在蕉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可起到改善蕉果品质的作用,使果实可溶性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随使用剂量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且土壤淋施比整株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56.
通过向营养液中添加PEG-6000,研究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5份香蕉种质的生理变化,并利用这些生理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香蕉在干旱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电导率、丙二醛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6项生理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这些指标均有上升的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6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对5份香蕉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金粉1号>广东粉蕉>粉杂>HA>桂蕉6号.本实验筛选出金粉1号和广东粉蕉2个较为抗旱的ABB基因型种质,评价结果将为今后广西的香蕉抗旱育种以及确定香蕉品种的适合种植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氮肥分期追施量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特征、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精准、高效地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5年和2016年,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肥追施水平为90、120和150 kg/hm2,分别以T90、T120、T150表示,在叶龄指数为30% (拔节期)、60% (大喇叭口期) 和100% (吐丝期) 时追施。追施氮肥在三个时期的分配比例设为5∶5∶0 (A1)、3.3∶3.3∶3.3 (A2)、4∶5∶1 (A3)、3∶5∶2 (A4)、2∶5∶3 (A5),设置不施氮肥为对照 (CK)。调查分析了玉米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土壤中0—100 cm无机氮含量,计算了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效率。 【结果】 2015年、2016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两年不同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幅分别为13.88%~75.72%、13.73%~88.50%,其中T120A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增幅最为明显,两年不同处理产量分别为11643、12952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时其可有效调控玉米植株的氮素吸收积累与分配,使玉米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45、60、75天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3.23~50.49、4.61~40.70、2.65~25.48 kg/hm2,籽粒氮素积累量在拔节后75天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8.51%~74.90%。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方面,T120A4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58%~65.01%,玉米农田中0—1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总量为123.75 kg/hm2,0—6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比例为78.33%,均处中等水平,同时T120A4处理土壤-作物系统中的氮素盈余量与损失量分别为9.94、133.70 kg/hm2,均处最低水平,有效降低了氮素淋失的风险。T120A4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较其他处理增幅分别为8.66~31.53 kg/kg、11.76~26.28 kg/kg、3.54%~52.89%,且其氮素土壤依存率低于其他处理1.70%~32.64%,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吸收来自肥料氮的比例。 【结论】 综合考虑玉米籽粒产量、氮素平衡和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追施氮肥120 kg/hm2,在30%、60%、100%叶龄指数时期追氮量分配比例3∶5∶2是最佳的氮肥分期追施方式。   相似文献   
58.
南方农业设施常用降温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持续走高,且持续时间偏长,使得农业设施夏季降温能耗成本偏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南方设施园艺的发展。文章介绍了南方农业设施夏季降温的几种常用方法,即通风降温、遮阳降温、蒸发降温和屋面喷淋降温,阐述了降温的基本原理,并对4种降温方法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认为应综合考虑各地的具体气候情况、栽培作物、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降温方法。  相似文献   
59.
通过介绍云南省红河州"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红河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广西产区桂蕉6号和宝岛蕉的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规律与分配特点,为香蕉科学合理施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常规统一足量施肥条件下,采用植株营养诊断法研究2个香蕉品种不同生长阶段氮磷钾养分在根、球茎、假茎、叶、果轴和果实6个器官中的含量与累积量,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氮磷钾吸收规律变化进行拟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