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8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4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为给优质馒头专用小麦的培育和馒头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以来源于北方冬麦区、黄淮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128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感官评价与质构仪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影响馒头品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馒头感官品质中,除馒头的比容与色泽、结构、弹韧性、黏牙性和气味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指标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馒头质构指标中,馒头的硬度与内聚性和咀嚼性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馒头质构指标中的黏附性、弹性、硬度和咀嚼性与馒头感官品质的相关指标显著相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或矫正相关的感官评价分析。同时,筛选出感官品质较好的材料有中优9507、CMT-3T88和陕182等,质构指标较好的材料有扬00-126、新麦19和新春9号等,这些材料适合制作优质手工馒头;尤其是筛选出的感官品质和质构指标均较好的材料Kn3106、川麦107、新春9号和新麦19,可作为小麦优质资源加以利用。参试材料的面粉白度较低(平均值为73.83)且高白度材料较少;面粉白度高于80的小麦品种(系)仅有T21-6和武汉麦,这些材料可作为高白度小麦优质资源加以利用,有助于改良馒头的色泽品质。  相似文献   
122.
小麦原种生产免去杂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目前我国小麦原种生产中,田间去杂工作面临着去杂难落实、去杂任务重、去杂质量差等诸多困难,单纯依赖去杂技术并不能保证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则有利于建立和巩固繁殖基地、完成原种生产计划,降低原种生产成本,从根本上确保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需要采取确保小麦品种原原种纯度、规模化成方连片繁殖、同一小麦品种在同一基地连年繁殖、水旱轮作、适当晚播等主要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3.
对我国小麦原原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行奇  谢金良  张宗敏 《种子》2006,25(9):71-73
在彻底控制各种机械混杂和品种间生物学混杂的前提下,采取免去杂技术繁殖小麦种子,决定所繁殖原种纯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繁殖种纯度和品种天然异交率.首先建立了品种纯度与杂株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杂株率(%)=1-纯度(%),接着又建立了所繁原种杂株率(X)与原原种杂株率(X1)及品种天然异交率的数学模型:X=X1(1+R%).结果表明,在免去杂条件下繁殖原种时,要求原原种的纯度一般不低于99.95%,最低为99.00%,最高为100%.  相似文献   
124.
试论小麦育种家种子特点及其生产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欧行奇  段照伦 《种子》1999,(2):66-68
论述了小麦育种家种子的特点和它的两种主要生产方法,并对其在种子生产中的地位作用、繁育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5.
甘薯茎尖作为一种新型蔬菜,目前在发达地区特别受欢迎,被高级宾馆、饭店列为高档蔬菜,在香港被誉为“蔬菜皇后”,日本尊其为“长寿菜”,美国把它列为“航天食品”。根据国内外蔬菜市场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开展了无公害蔬菜型甘薯新品种的培育研究工作,并于2001  相似文献   
126.
对叶菜型甘薯品种百薯1号的茎尖产量和薯块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加,茎尖产量呈对数函数增加,其曲线方程为y赞=9921.500lnx+2671.300(R2=0.9918);随着采摘次数的增加,薯块产量呈直线函数降低,其回归方程为y赞=-2009.600x+35776.000(r2=0.9417);茎尖产量与薯块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赞=-0.636x+37246.000(r2=0.8264)。百薯1号表现茎尖产量和薯块产量双高产,在连续采摘7次茎尖条件下茎尖产量可达22305.0kg/hm2,同时薯块产量仍可达19311.0kg/hm2;在完全不采摘茎尖条件下,薯块产量则可达34908.0kg/hm2。  相似文献   
127.
对作物授粉方式概念与内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生物学、植物学、遗传学、育种学、种子学等相关学科教材及专著对作物授粉方式的论述的比较和研究,发现至今对作物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概念与内涵不仅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而且还存在明显的矛盾之处。本文分别从单花、单株、品种、基因型、遗传特性和天然异交率的角度,在对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的不同之处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概念作出了新定义,并对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的具体内涵作出了新界定:以同一朵花内传粉为主且天然异交率低于4%的授粉方式为自花授粉(包括同一花朵内花粉传粉、同一植株上的花朵传粉、同一品种内进行传粉或同一基因型内传粉等),以不同花之间传粉为主且天然异交率高于50%的授粉方式为异花授粉(包括不同品种个体间传粉、同一品种不同基因型个体间传粉、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  相似文献   
128.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茹振钢  冯素伟  李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88-3393
黄淮麦区是中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对中国小麦生产以及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耕地资源非农化、耕地利用非粮化的发展现状,指出未来提高小麦总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要充分挖掘小麦高产潜力,培育高产品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黄淮麦区的生产条件及生态特点,分析不同时期高产品种产量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在大田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潜力,千粒重与穗粒数并重是小麦新品种的发展方向。并从机械化生产对品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黄淮麦区小麦高产品种的高产空间与创育思路,提出进一步挖掘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产潜力的有效途径:(1)小麦高产潜力的实现,应重新认识和定位穗光合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穗器官的光合优势,培育穗叶高光效品种。小麦穗器官除具有空间优势外,其光合特点类似于C4途径或介于C3—C4中间型,籽粒呼吸释放的CO2能被穗光合再次固定。鉴于穗光合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较大贡献,应强化绿穗灌浆特性,发挥穗器官的光合优势,提升穗粒重。(2)提高单产水平,必须注重群体生物产量的提高。在保持现有收获指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茎秆强度,实现植株高大化、密植化,能有效改善群体穗叶空间结构。通过调节生长发育节律,培育小叶、壮秆、大穗型新品种,实现小麦高生物产量。高生物产量品种还应拉开穗层,使穗层由一层增至三层,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容穗数。(3)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已日趋成熟,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是今后挖掘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利用杂种优势挖掘高产潜力需同时兼顾品质性状的优化,充分考虑多个品质性状间的协调稳定。可通过多穗大穗实现高产,通过提高强势小花结实比例稳定品质,从而实现高产与优质并重发展。挖掘小麦产量潜力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文章旨在通过协调各种产量形成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黄淮麦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为中国黄淮麦区的小麦高产育种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分布于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的1 246对引物对15个可能的小麦-长穗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的4个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86对SSR、209对EST-SSR和22对STS引物能够在长穗偃麦草中扩增出不同于其他3个小麦亲本的特异条带,其中18对引物可以在14个附加系中的1~7个附加系扩增出长穗偃麦草的特异带,说明它们可能添加长穗偃麦草的遗传物质。5个附加系(1-3、1-8、1-27、2-6和2-22)可能含有长穗偃麦草第7同源群染色体,4个附加系(5-10、5-20、6-23和6-18)可能含有长穗偃麦草第6同源群染色体。附加系1-13可能附加2条不同同源群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同时发现,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及其后代衍生过程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间可能发生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130.
人工老化对杂交小麦种子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BNS型杂交小麦和2个常规小麦品种的种子为材料,人工加速老化种子,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老化过程中生理特性和种子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活性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杂交小麦的抗老化能力明显高于常规小麦品种,在相同处理时间下杂交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小麦种子.老化过程中,常规小麦种子活力并不是以等速率递减,在老化初期(0~4 d)内下降较慢,4d后开始快速下降;杂交种在老化末期(8 d),活力才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幅度不大.5个材料中BNS/YN0901组合杂交小麦种子活力最强.老化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呈微升趋势.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常规小麦与杂交小麦品种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递减趋势,可溶性蛋白变化趋于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