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篇 |
农学 | 69篇 |
基础科学 | 41篇 |
19篇 | |
综合类 | 278篇 |
农作物 | 45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38篇 |
园艺 | 25篇 |
植物保护 | 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61.
杨树草履蚧是皖北杨树种植区的一种毁灭性虫害,往往造成杨树发芽推迟,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林业建设成果和生态安全,必须开展综合防治,方能奏效。笔者根据多年的防治经验,总结出针对不同发育期草履蚧的防治方法和操作要点,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2.
563.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给粮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水旱灾害是对粮食生产产生最直接、最经常性影响的农业灾害类型,与粮食产量关系的研究可以为粮食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以中国中部河南省为例,根据1988-2007年河南省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粮食单产等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的水旱灾害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性和地区差异性,1994年旱灾最严重,频发区为三门峡、洛阳两市,2003年水灾最严重,频发区为驻马店市;粮食单产波动系数和水旱灾受灾系数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段具有较大差异,洛阳、三门峡和郑州受旱灾的影响较大,开封、商丘、驻马店受水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64.
<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2016年年初,在鄂州市农机局、梁子湖区农林局的大力支持下,强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组建鄂州市梁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信息收集与总结分析等方法为全市提供农机专业合作社长远发展的理论指导,以便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为农业 相似文献
565.
566.
诱导光源光照梯度对蝗虫趋光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设计蝗虫LED诱导光源以及诱导光场的数字化调控,利用LED光源和行为试验装置,采用对比试验法,进行了不同时间段内蝗虫对紫、绿紫蓝光照梯度的趋光选择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蝗虫趋光响应的原因.结果显示:蝗虫的趋光响应与光谱光梯度、蝗虫生物特征及环境因素有关;相同光梯度条件下,蝗虫对紫光的趋光响应优于绿紫蓝;不同光梯度条件下,蝗虫趋向于较强的光梯度,并当绿紫蓝光照度高出紫光的10倍以上时,蝗虫对绿紫蓝的选择高于紫光;蝗虫生物特征及环境因素制约了提高光照强度对蝗虫趋光响应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增效作用;蝗虫对紫、绿紫蓝光谱光照敏感程度不同,蝗虫趋光行为上表现出了在夜间不同时间段内蝗虫对紫、绿紫蓝光的趋光敏感临界点及最适和最佳趋光光照度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567.
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抗性,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恢复系MR168配组,育成早熟,穗大粒多,结实正常,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省级双审定。总结了‘绵杂麦168’的选育历程,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栽培、繁育技术措施;简述了‘绵杂麦168’在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中的突出表现,认为‘绵杂麦168’是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8.
介绍一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压双回路加载装置”的技术特征和适用场所,并与传统的单回路压力负载加载系统相比较。 相似文献
569.
570.
【目的】探讨栀子种子萌发受抑制的原因及抑制物存在的部位,寻求提高发芽率的最佳方法,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樟树和安徽亳州两个栀子主产地的栀子果实为材料,探讨浓硫酸浸泡2~24 h对栀子种子吸水率的影响;研究栀子种子、果肉和果皮甲醇提取液(0.005~0.050 g/mL)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浓硫酸、赤霉素(0~1.5 g/mL)和生长素(0.1~5.0 g/mL)、不同温度(15.0~30.0℃)和发芽床(蛭石、纱布、滤纸、湿沙)等处理的栀子种子发芽率。【结果】浓硫酸处理后不同产地栀子种子的吸水率普遍提高,达到饱和时其种子平均吸水率高于未酸蚀种子34.31%。果肉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更高。随着栀子果皮或种子的甲醇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经0.005~0.015 g/mL果肉甲醇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缓慢下降,但当大于0.015 g/mL时,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急剧降低;随着果实甲醇提取液浓度的提高,白菜发芽种子根明显变短,芽缩短,长势变弱,以果肉的甲醇提取液抑制物作用最强,其次为果皮、种子;此外,提取液对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芽的抑制作用。浓硫酸处理的栀子种子发芽率为零,且种子极易霉变。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栀子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种子出现发黑现象。在0.3~1.2 g/mL赤霉素范围内时,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栀子发芽率逐渐升高,其中以1.2 g/mL赤霉素的发芽率最高。在20~30℃范围内,栀子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而在20℃以下,发芽率极低。在30℃最适温度条件下,以滤纸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其次为湿沙、纱布、蛭石。【结论】栀子果肉和果皮中均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是抑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栀子果皮、种子和果肉中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化学物质种类或数量可能不同。浓硫酸、生长素对栀子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则具有促进作用。栀子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为:用1.2 mg/mL赤霉素避光浸泡48 h后,在滤纸培养床上30℃恒温避光培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