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63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96篇
  41篇
综合类   305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为探索新型无公害抗蚜方法,测试了外源施入γ-聚谷氨酸高分子聚合物的盆栽辣椒植株叶片在蚜虫胁迫后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外施γ-聚谷氨酸的植株叶片叶绿素a和b的含量在受胁迫后随时间增加其下降趋势较对照降低;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在蚜虫胁迫期间的活性较对照高。表明了外施γ-聚谷氨酸的辣椒植株叶片能够缓解由蚜虫胁迫导致的叶绿素降低的趋势并增强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提高冬季夜间日光温室的土壤温度,研制内置式太阳能加温装置.[方法]利用蛇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结合土壤蓄热的方式,在乌鲁木齐南郊水西沟村德力森蔬菜园8号温室进行了提升地温试验.[结果]当环境温度为-3~- 10℃时,该装置可以使温室土壤10 ~ 20 cm深处的温度平均升高1.5~3℃.[结论]内置式太阳能加温装置能有效提高冬季夜间温室地温,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四倍体刺槐在弯曲负荷作用下破裂或折弯的变化规律,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对不同含水率的四倍体刺槐枝条的弯曲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含水率水平下,四倍体刺槐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抗弯强度为54.12~94.42 MPa、弹性模量为4.81~9.30GPa。四倍体刺槐枝条的最大载荷在各个含水率水平下均随枝条直径的增大呈线性提高。四倍体刺槐的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与含水率水平成一元线性相关关系,随含水率水平的降低四倍体刺槐的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呈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变化,为合理利用该类草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连续3年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轻度放牧(LG)、重度放牧(HG)和无放牧对照(CK),分析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间的关系。【结果】 (1)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草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有细果苔草(Carex stenocarpa)、溚草(Koeleria cristata)、针茅(Stipa capillata)、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在重度放牧(HG)条件下,家畜首先采食适口性较好的植物,群落中适口性好的植物数量减少,群落优势地位逐步被有毒植物醉马草所替代。(2)CK与LG、HG条件下,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2016~2018年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群落高度和盖度呈下降趋势(P<0.05);群落密度在2016~2017年间呈下降趋势(P<0.05)。(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下降趋势,表现为CK>LG>HG;2016~2017年CK、LG、HG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018年CK与LG、HG之间差异显著(P<0.05)。(4)植物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在LG、HG和CK条件下,均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不同放牧强度下,山地草甸植物群落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不同生长时期鲜无蹼壁虎水提粗蛋白的抗肿瘤活性差异,为确定其最适入药期提供理论依据.选取Ⅰ(3月龄)、Ⅱ(5月龄)、Ⅲ(8月龄)、Ⅳ(1年龄)和Ⅴ(3年龄)共5种生长期的壁虎,观测体型差异,制得鲜壁虎水提物,通过BCA法测量样品的总蛋白质浓度,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检测可溶性蛋...  相似文献   
36.
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处理对秸秆品质变化的影响。利用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简称酶菌复合处理)对宁夏地区的4种粗饲料进行发酵处理(试验组),以未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芦苇草作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发酵30 d。结果显示: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在气味、色泽、结构方面均优于未处理的4种秸秆,经过酶菌复合处理的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等级均为Ⅰ级优良,未处理的秸秆等级均为Ⅱ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燕麦草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升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稻草、燕麦草和芦苇草的pH值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柠条的粗饲料相对价值(RFV)显著升高(P<0.05),稻草、燕麦草、芦苇草的RFV虽然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酶菌复合处理能够提高稻草、柠条、燕麦草和芦苇草的RFV,酶菌复合处理的4种秸秆的RFV依次为燕麦草>芦苇草>稻草>柠条。研究表明,对秸秆饲料进行酶菌复合处理能够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37.
要:为探究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及信噪比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滇西地区保山坝区1978—2021年5-9月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趋势和43年来的气候突变情况。研究发现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5-20cm地温和气温升温极显著(P<0.01),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0.367℃、0.364℃、0.353℃、0.376℃和0.372℃,5-20cm地温气候倾向率和气温倾向率相差不大。通过对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变化趋势均为由“冷”至“暖”,70年代-90年代呈波动下降趋势,90年代后期至今显著上升,其中,5-20cm地温和气温信噪比分别为0.927、0.956、1.229、1.087、1.079,即5-10cm地温未发生突变现象,而15cm地温、气温均在2019年发生气候突变,20cm地温在2014年发生突变。研究表明保山坝区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并都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逐渐减小。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期间耕作层地温的上升,有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8.
不同的季节,蝎的活动状态及消化情况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气温的高低对蝎的影响,了解蝎的食物营养需求和环境需求,掌握不同季节蝎的进食量。  相似文献   
39.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国内发生很普遍,也是我县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八十年代初以来,白背飞虱的数量迅速上升,成为稻田飞虱的主要种群,笔者从1987年至1989年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其种群上升的原因浅析如下:一、稻飞虱种群结构在我县的变化稻飞虱(包括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种群在我县的主害代是为害早稻的第3代,晚稻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40.
从1967年首次发现类菌原体(Mycopl asma Like Orgnisms,简称MLO)是一些植物黄化型疾病的病原以来,世界上许多实验室中的研究者们都期望能够找到这种病原微生物的体外培养方法。然而,迄今只有少数几种产生螺旋状和能动丝状物的类菌原体在体外培养成功,并将其归为一个新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