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84篇 |
免费 | 216篇 |
国内免费 | 3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11篇 |
农学 | 427篇 |
基础科学 | 497篇 |
494篇 | |
综合类 | 3549篇 |
农作物 | 391篇 |
水产渔业 | 545篇 |
畜牧兽医 | 1656篇 |
园艺 | 550篇 |
植物保护 | 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220篇 |
2022年 | 276篇 |
2021年 | 311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352篇 |
2018年 | 343篇 |
2017年 | 192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261篇 |
2014年 | 483篇 |
2013年 | 370篇 |
2012年 | 506篇 |
2011年 | 497篇 |
2010年 | 489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363篇 |
2007年 | 401篇 |
2006年 | 368篇 |
2005年 | 275篇 |
2004年 | 279篇 |
2003年 | 240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201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17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5篇 |
1965年 | 5篇 |
1962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173.
生长适温下马氏珠母贝黄壳色选系 F1与养殖群体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6年4月,从流沙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中挑选11个纯黄壳色个体为繁殖群体建立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黄壳色选系F1(SG1)。同时,随机选取养殖群体中50个个体作为繁殖群体建立了对照组(CG)。2007年10月,从2个组分别选取相同规格的个体,比较了生长适温(15~30℃)下2个组的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1)马氏珠母贝肝胰脏中具有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力,在15~30℃条件下,三者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2)在15~30℃范围内,马氏珠母贝淀粉酶活力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再下降,在温度25℃时达到最大值;SG1组和CG组淀粉酶活力变化范围分别为3.51~5.09μg·min-1·mg-1和2.53~4.04μg·min-1·mg-1;各反应温度下,SG1组淀粉酶活力均高于CG组,在15℃和20℃时,二者差异显著(P0.05)。(3)在15~30℃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纤维素酶活力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在温度30℃时达到最大值;SG1组和CG组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范围为(2.44~3.22)μg·min-1·mg-1和(2.07~3.12)μg·min-1·mg-1;各实验温度下,SG1组纤维素酶活力均高于CG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4)在15~30℃范围内,马氏珠母贝蛋白酶活力随温度上升而升高,在温度30℃时达到最大值;SG1组和CG组蛋白酶活力变化范围为(0.075~0.296)μg·min-1·mg-1和(0.067~0.455)μg·min-1·mg-1。在15℃时,SG1组蛋白酶活力大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20℃、25℃、30℃时,CG组蛋白酶活力显著大于SG1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壳色选育后黄壳色选系与对照组的消化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为马氏珠母贝的黄壳色系进一步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4.
为探究5-羟色胺2A受体(5-HT 2A receptor, 5-HT2AR)基因在海水贝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克隆了厚壳贻贝5-HT2AR 基因的cDNA全长,并分析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显示,5-HT2AR基因全长2 636 bp,开放阅读框(ORF)2 124 bp,共编码70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人、小鼠、斑马鱼、长牡蛎和虾夷扇贝等物种分别具有45%、45%、48%、49%和67%的同源性。厚壳贻贝雌雄成体各组织和器官中均有5-HT2AR基因表达,雄性中的鳃表达量最高,而在雌性鳃、外套膜和性腺中的表达稍高于其他组织和器官;推测该基因可能与厚壳贻贝的摄食、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促进卵母细胞成熟有关。5-HT2AR基因在厚壳贻贝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稚贝的表达量为眼点幼虫的1.4倍,推测5-HT2AR基因可能参与了调控厚壳贻贝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5-HT基因家族在双壳贝类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5.
高体型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使用PG、HCG、LRH-A对17批4564尾高体型异育银鲫进行人工催产繁殖,两年催产率分别为64.8%、77.9%,受精率为35.2%、47.9%,出苗率为85.9%、90.8%。两年共出苗3615万尾。养殖试验结果,在鱼种池、成鱼池套养了3—4cm夏花鱼种,可获单产180—470kg/ha,成活率70%—90%,个体规格0.20—0.31kg。鱼种阶段主养,可获单产2288kg/ha,规格25—40g。成鱼阶段主养,获单产4300kg/ha,规格250g以上。 相似文献
176.
异育银鲫简称银鲫,是当前我国主要的鲫鱼养殖品种。因其具有生长快速、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个体硕大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将其在养殖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及相应的安全生态营养型配合饲料配制方法介绍如下:一、异育银鲫的营养需求1.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蛋白质是鱼体生长过程中构成机体的第一营养需求,又因银鲫是高蛋白质含量的水产品,因此,在异育银鲫养殖过程中,要充分 相似文献
177.
我区的山区农业生产在党的正确領导下,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的成績。特别是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湧現了大批的粮食高产,林业茂盛,六畜兴旺的人民公社、生产队,为进一步发展山区生产建設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經验,也預示着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即将到来。山区在我区农业生产上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区历来有“七山、二水、一分田” 相似文献
178.
基于30余年渤海鱼卵、仔稚鱼历史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并结合产卵场补充调查,以1982~1983年周年逐月调查资料为本底,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30余年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物种多样性和关键种群)的季节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并掌握结构更替过程中优势种和重要种协同消长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渤海各调查季节(冬季除外)鱼卵、仔稚鱼种类数以及资源丰度指数呈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当前鱼卵种类数仅为20世纪80年代1/2左右,资源丰度不足20世纪80年代的1/10;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仅为20世纪80年代的3/4左右,但冬季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鱼卵优势种变化不明显,但仔稚鱼优势种变化幅度超过鱼卵,底层重要经济种类早期补充群体优势度急剧下降;鱼卵和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在升温季节较高而在降温季节较低,调查期内各季主要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鱼类早期补充群体种类更替现象明显,近年来种类更替率呈现明显加快趋势。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各适温类型产卵亲体种数均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但各适温类型种数所占比例和全年综合各适温类型种数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各调查时期相同季节各主要栖所类型产卵亲体种类数也均呈现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全年综合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种数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近30年在多重外来干扰作用下,渤海鱼类早期补充过程各个关键环节已随其栖息地(产卵场)生境要素发生不可逆变化或变迁。渤海鱼类种群早期补充群体群聚特性和结构更替是环境-捕捞胁迫下鱼类群落内多重生态位的交替失调和渔业资源结构性衰退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9.
180.
本文描述了一种构建与PCR产物直接连接的克隆载体的方法。以高拷贝克隆载体 pUC118为骨架载体,在 pUC118质粒Ampr 基因的Eam110 5I酶切位点上,以点突变的方式封闭Eam110 5I酶切位点。经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证实,该改造过的pUC118质粒,可使宿主细胞具有氨苄抗性,仍可作为氨苄选择标记的克隆载体。将一人工合成的具有两个Eam110 5I酶切位点的互补寡聚核苷酸链(两端具有BamHI接头)插入已封闭Eam110 5I酶切位点的pUC118 载体的BamHI位点,构成新的克隆载体,此质粒命名为pUC118E。该载体经Eam110 5I酶切后,可产生 3 端突出一个T碱基的T -vector,能与PCR产物直接连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