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3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498篇
农学   276篇
基础科学   281篇
  360篇
综合类   2354篇
农作物   306篇
水产渔业   354篇
畜牧兽医   1142篇
园艺   378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31.
长期秸秆还田和地下水位对土壤镉积累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2年开始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对象,研究了2个地下水位(高水位-20 cm和低水位-80 cm)下3种施肥方式(高量秸秆还田HS、常量秸秆还田MS、化肥CF)对水稻土镉积累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位条件下,长期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总镉及有效态镉含量,HS和MS处理分别较CF处理提高21.8%、59.9%和9.8%、49.2%。低水位条件下,HS处理土壤总镉及有效态镉含量高于CF处理,较CF处理分别提高11.2%和31.6%; MS处理土壤总镉及有效态镉含量低于CF处理,较CF处理分别下降8.8%和14.3%。2012年,在保证原定位试验有足够重复的前提下,变更高水位条件下的部分试验处理。当HS处理变更为CF处理5 a后,土壤总镉和有效态镉含量分别较变更前下降2.5%和5.7%;CF处理变更为MS处理后,土壤总镉和有效态镉含量分别较变更前增加16.5%和58.9%。相同施肥处理,高水位土壤总镉含量高于低水位土壤。在MS处理下,高水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也高于低水位土壤,而在HS和CF处理下,低水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高于高水位土壤。土壤镉含量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镉与土壤有机质、络合态铁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态镉与土壤pH、游离氧化铁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施肥方式和地下水位是通过改变土壤的基本性质影响土壤镉的积累及其有效形态。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32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导乐陪伴组(n=162,简称导乐组)和非导乐陪伴组(n=164,简称非导乐组),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导乐组与非导乐组:(1)自然分娩率分别为81.5%、63.4%;(2)剖宫产率为13.6%、25.0%;(3)阴道助产率为4.9%、11.6%;(4)新生儿窒息率为3.7%、9.8%;(5)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3.
目的:了解定期监测B型利钠肽(BNP)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卫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按一定标准筛选8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每月随诊1次。对照组依据症状、体征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每月检测BNP 1次,然后重点强化健康教育,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两组均观察1a,对比两组的再住院及病死人数。结果:观察组再住院人数为9人,对照组再住院人数为25人;观察组1a内死亡人数2人,对照组死亡人数9人。两组的再住院人数及死亡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监测社区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根据BNP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及时调整方案,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34.
为了研究镉在厚皮甜瓜植株体内的分布规律,筛选适合中度以下重金属污染区种植的甜瓜品种,通过大田镉污染土壤栽培,对厚皮甜瓜不同部位的镉含量和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不同类型的厚皮甜瓜果实镉质量分数均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镉质量分数0.05 mg·kg-1,其中...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针对陕西吴起县沙棘林的生长和经营情况,提出了幼龄沙棘林和成龄沙棘林抚育管理技术,沙棘林病虫害防治,种植园的管理等,为吴起县沙棘林经营管理和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6.
农用柴油机在燃料用尽、油箱再次加油时,存在油路进入气体而导致的供油中断以及难以起动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基于医学莫菲氏管原理提出一种简单可靠的农业用柴油机新型供油道除气机构。对比完成安装除气机构前后柴油机的排放性能试验、油耗试验和燃油耗尽后的柴油机启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各转速下安装除气机构前后不透光度N的均值分别为12.89%和13.246%,安装除气机构前后光吸收系数K的均值均为0.35 m-1,安装除气机构前后每小时燃油消耗量G的均值分别为1.324 L和1.222 L,标准差均小于3%,且N、K和G的测量值均随着除气机构的使用而降低,表明除气机构使柴油机排放性能和经济性能得到改善,运行更稳定。装有除气机构的柴油机在燃油耗尽重新加油后可以正常启动,不影响发动机各工况下的正常运转,启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该除气机构可以有效地排出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中的气体,具有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7.
种鸭生产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内在的遗传因素,而生产潜力表现的程度则与种鸭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育雏期、育成后备期及产蛋期的营养水平有着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8.
为探究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BHT)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效和防病机制,采用平板法和刺伤接种法测定了BHT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及果实内防御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BHT对苹果灰霉病的防效最佳,处理苹果后间隔48~96 h接种灰霉病菌,其防效可达68.59%~73.55%,其次为0.2、1.0 mmol/L BHT处理,但防效均低于52.94%。0.1 mmol/L BHT处理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可显著增强果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其峰值是对照的1.82~5.28倍,且均显著高于单独接种灰霉病菌的处理。此外,单独接种灰霉病菌的苹果果实内丙二醛含量快速升高,最大增幅达251.49%,而BHT处理后丙二醛含量变幅较小,最大增幅仅为83.95%。表明BHT可通过增强苹果果实内防御酶活性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来降低丙二醛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9.
刘同先  丁伟  沈佐锐  杨忠岐  许永玉  李洪连  原雪峰  马德英  文才艺  董金皋  刘芳  邱宝利  王源超  张正光  黄丽丽  黄国华  操海群  潘月敏  韩强  黄金光  刘会香  刘怀  侯有明  王宗华  刘长仲  缪卫国  刘国坤  郭永霞  罗朝喜  梁广文  曾玲  李华平  顾爱星  左豫虎  李向东  张大羽  吴元华  段玉玺  尹建  潘洪玉  钟国华  张跃进  赵中华  陈根强  林晓民  张友军  万方浩  高希武  李世东  褚栋  赵洪海  梁文星  王森山  张世泽  李俊凯  谭辉华  王文明  周洪友  赵思峰  王兰  芦光新  崔汝强  李会平  尚巧霞  赵晓燕 《植物医生》2021,(3):1-6
1952年以前我国涉农高校设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学科与专业,没有"植物保护"这一名称.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因学习和借鉴原苏联的教育体系而引入并设立"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目前我国至少有62所高校设有"植物保护"学科和本、专科专业.无论从专业名称、专业侧重或专业理念上看,"植物保护"都远远不能满足新农科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0.
科学的耕地评价是耕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前提,耕地资源认知的深化引领耕地评价研究发展。为明晰耕地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热点动态和未来前景,系统梳理1949—2023年引领耕地资源认知变化的理念、事件和政策,探讨耕地资源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借助文献调查、文献计量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阶段耕地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政策支撑、技术方法与代表成果等进行总结,并提出面向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耕地评价研究展望与关键问题。研究表明:1)耕地资源认知按时间顺序可划分为资源本体、资源平衡体和资源综合体3个阶段,认知对象由耕地数量单一维度向耕地数量与质量、数量-质量-生态、实体耕地与虚拟耕地等多维度转变,研究范围也由宜耕地、耕地等实体资源向近远程耦合框架下的全球虚拟耕地拓展;2)各阶段耕地评价的研究重点围绕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综合利用展开。在资源本体阶段,侧重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关注本底要素宜耕性;在资源平衡体阶段,注重耕地质量提升,对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在资源综合体阶段,评价对象向全球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耕地拓展,评价内容关注耕地多功能及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因此,未来耕地评价的研究内容需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耕地本体评价需兼顾实体和价值量,耕地质量评价需匹配人类福祉需求,耕地综合评价需考虑多元对象和指标。在评价理论与方法层面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新调查监测手段,丰富精细化耕地资源数据,为进一步拓展资源认知、丰富评价范式、优化耕地保护制度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