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272篇
农学   313篇
基础科学   290篇
  177篇
综合类   1589篇
农作物   257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1059篇
园艺   181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为探寻火龙果种子最佳的储藏条件及其储藏期,以低温恒湿种质库为平台,以储藏温度为环境因素,探究不同低温(8、4、-1、-10℃)冷藏和室温(CK)储藏下3个火龙果品种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随储藏期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天数的延长,3个火龙果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健康幼苗率、苗高和10苗鲜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火龙果种子冷藏367 d后,其发芽率由100%降低至92.33~98.00%,室温种子降为54.00~86.33%;冷藏种子健康幼苗率由96.33~98.00%降低至77.33~97.33%,室温降为12.00~68.33%。各低温储藏的3个火龙果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健康幼苗率、苗高在储藏期367 d内均明显高于室温。8℃储藏的3个品种的发芽率与其它低温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而在储藏367 d时发芽指数明显低于其他低温处理。综上可知,低温-10至8℃储藏均可显著延长火龙果种子活力及储藏时间。综合考虑试验结果及储藏成本等因素,采用4℃下干燥储藏火龙果种子为佳,储藏1年种子发芽率均可保持在90%以上,健康幼苗率在85%以上。研究结果为火龙果种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稻瘟病菌Rab5蛋白的表达及互作蛋白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b5是Rab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主要负责调控胞吞作用中囊泡与早期内含体的融合。通过构建MoRab5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诱导了pET-28a-MoRab5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获得了纯化蛋白,通过His Pulldown检测到一些可能与Rab5互作的蛋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纽荷尔脐橙主要微量元素缺乏的典型症状,缺乏初期和后期的症状差异,以及早期缺乏光合日变化的特性,为快速营养诊断和有效消除缺素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4月嫁接的1年生枳砧[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 纽荷尔脐橙 [Citrus sinensis (L.) Osb. CV. Newhall]幼苗为材料,进行了盆栽砂培试验。对照 (CK) 营养液为1/2 Hoagland营养液和全剂量Arnon营养液;缺铁 (–Fe)、缺锰 (–Mn)、缺硼 (–B)、缺锌 (–Zn) 和缺铜 (–Cu) 处理为1/2 Hoagland营养液中分别不添加Fe-EDTA、MnCl2、H3BO3、ZnSO4、CuSO4。于培养1个月植株开始抽新梢时进行缺素处理,连续处理6个月时 (初期),观测新叶缺素症状,并测定光合日变化规律;之后再保留一次抽梢,到10个月时 (后期),观测次级新叶养分缺乏症状。【结果】缺Fe初期新叶呈黄绿色,叶脉保持绿色,呈细网状叶脉;后期新叶完全失绿呈白色或淡黄色,叶脉也呈白色。缺Mn初期新叶脉间现不规则浅色条带,后期新叶呈黄色或灰白色,叶脉间现不透明褐色斑点。缺B初期老叶叶脉轻微突起,后期老叶叶脉严重爆裂同时伴有脉间轻微黄化,新叶显著增厚变硬,新芽簇生。缺Zn初期新叶呈现斑驳黄化,后期新叶严重变窄变小,甚至出现畸形症状。缺Cu初期新叶凹凸不平,后期叶脉弯曲成弓状,叶色变淡,枝条细长而扭曲下垂。与对照相比,总叶绿素含量则只在缺Fe、缺Mn和缺Zn处理的新叶中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为缺Fe > 缺Mn > 缺Zn,分别下降了74.7%、31.9%和14.8%;净光合速率 (Pn) 日峰值和日均值在缺Fe、缺Mn和缺Zn处理的新叶和缺B处理的老叶中显著下降,且缺Zn处理推迟了其在新叶中出现峰值的时间;蒸腾速率 (Tr) 日变化在缺Fe处理的新叶中其峰值被延后,日均值则仅在缺Fe处理的新叶和缺B处理的老叶中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4.6%和41.6%;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Ci) 日变化受影响最显著的分别是缺Fe处理的新叶和缺B处理的老叶,其他处理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缺Zn新叶和缺Mn、缺B老叶的气孔导度 (Gs) 日变化趋势被改变,前者由双峰变单峰,后者则相反。【结论】脐橙幼苗叶片在微量元素缺乏初期和后期的症状上存在较大差异; 缺Fe、缺Mn和缺Zn处理改变了新叶和缺B处理改变了老叶的光合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增城三江镇刘老板从事水产养殖已有30年,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今年上半年,他在渔东伽技术指导下,摒弃了往年"杀虫杀菌"的生态破坏式的养殖方式,尝试"以防为主"的绿色养殖模式,定期使用渔东伽多款绿色产品调节水质.据了解,改变模式后的环境改善效果显著,不仅水质长期保持活绿嫩爽,鱼靓、抢食好,且调水费用比往年用药费用少一半.更...  相似文献   
995.
‘申科甜811’是以SHL10为母本,SHL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黄色甜玉米新品种。株形半紧凑,株高223.9 cm,穗位高71.9 cm,成株叶片数17片。果穗筒形,穗长19.7 cm,穗粗5.1 cm,平均穗行数18行,穗轴白。籽粒紧密饱满,皮渣率13.6%,水溶性总糖12.9%,还原糖3.2%。百粒鲜质量33 g。平均产量15 570 kg·hm-2。中抗小斑病、纹枯病、南方锈病。  相似文献   
996.
池塘拖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拖网”的原理是把围网、拉网、撒网的主要功能结合起来,属于过滤性主动渔具。其构造非常简单:将拉网的网脚改装成撒网的网囊即成。作业时,先“围”,继而“拖”,再而“拉”。可以单人涉水作业,也可以双人、多人或人船协同作业。样网曾在池塘、山塘、小型水库、平缓江湾、沼泽等水域试用,  相似文献   
997.
我们从1985年以来,对花量大的苹果树,进行了“间距疏果法”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间距疏果法”的基本作法 “间距疏果法”就是根据品种特性、树体营养状况以及花果多少,确定适宜的留果间距和留果量,把多余的花、果全部去掉。留果的基本标准是:青香蕉、元帅等品种,间隔20-25厘米留一个果,以中心果为主;金冠、秋花皮等品种间隔20-25厘米留一个座果果台,每台留1-2个果,以单果为主;国光等品种间隔25厘米左右留一个果台,每台留2-3个果,以双果为主。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间距疏果应采取先…  相似文献   
998.
广西作为南亚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之一,水果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果生产处于缓慢发展阶段,1972年,年产量仅14万t.80年代水果生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2.6万hm2,年产量达到38.82万t.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多年份不同玉米品种各施肥处理SPAD氮素饱和指数变化规律,为寒地玉米氮素诊断提供理论数据。通过研究品种和处理两因素SPAD氮素饱和指数,利用SPAD氮素饱和指数指导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以2018~2020年最佳施肥处理SPAD氮素饱和指数为基础,建立平均年份SPAD氮素饱和指数模型,分别与2018、2019、2020年SPAD氮素饱和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施肥产量处理为纯氮160 kg/hm2。通过多项式回归方程、指数回归方程、乘幂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和对数回归方程的计算,得出多项式回归方程相关性最高。对于玉米氮素诊断有较好指导作用,为寒地玉米中后期氮素诊断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鲫鱼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鲫鱼(Carassiusauratus)肝脏、肾脏和肌肉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5、1.0、5.0和10.0mg·L-4)阿特拉津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在试验所选浓度下,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均在染毒后19d即对阿特拉津达到富集稳态,但各个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都较低.阿特拉津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富集系数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最大和最小富集系数分别出现在最低(0.1 mg·L-1)和最高(10.0mg·L-1)浓度组,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3.08、11.00和6.02,最小富集系数分别为:5.22、4.37和2.94.而且,当阿特拉津暴露浓度相同时,鲫鱼不同组织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