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徽两优6号特征特性·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徽两优6号的特征特性和在凤台的产量表现,并概述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基于已有徽两优6号的选育、试种、示范和推广试验结果进行概述。[结果]徽两优6号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任命为超级稻。该品种具有形态优良,抗倒性强;实粒数多,灌浆速度快;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产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米质优,食味好。2009年在凤台县的抽查调查表明,有效穗数平均为262.80万穗/hm2;穗粒数平均为197.1粒;每穗实粒数平均为168.5粒;结实率平均为85.5%;千粒重平均为28.0 g;理论产量平均为12.40 t/hm2。要获得高产,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肥床旱育秧技术和大田栽插管理。[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徽两优6号在凤台及在条件相似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徽两优6号(1892S/扬稻6号)父母本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配套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杨联松  张培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2):167-168,170
对80优1218个不同播期进行产量(y)与有效分蘖(x1)、每穗总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间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有效分蘖是构成80优121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在高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穗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基础。产量与构成产量因素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9^**、0.9784^**、0.7386和0.9557^*。回归方程为γ=-2349.953+100.4523  相似文献   
14.
2005-2006年皖稻153在天长,明光,长丰,霍邱,望江,广德,黄山等地多点示范推广,2005年经历了抽穗期的低温阴雨,灌浆成熟期频繁台风考验,均表现出抗倒,结实率高,稳产等特点。天长市农委组织的十二个新品种展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定两系杂交中籼徽两优6号(Oryza sativa L.)的高产制种操作规程,为制种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对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的前期准备、育秧技术、大田管理、花期预测及调节、去杂及收获工作进行了规范。[结果]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基地应满足的气象条件、播种期的确定。育秧技术包括苗床的选择、苗床整理、种子准备、播种量、适宜的播差期、秧苗素质及秧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大田管理包括大田准备、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除。花期预测及调节包括正确使用激素和花粉镜检。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要严格去杂并及时收获、晾晒。[结论]该研究可为徽两优6号的广泛应用奠定制种基础。  相似文献   
16.
80优 98是利用BT型不育系 80 -4A与恢复系R 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水稻粒形与稻米品质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 )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皖稻153于2006年参加河南省新品引种试验,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67%。将通过河南省新品种审定。在河南省表为适应性好、熟期适宜、产草高、熟相佳、质优.深受农业主管部门、农户的肯定和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53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皖稻15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RH00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粳Ⅲ优98产量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Eberhart-Rusell模型等统计方法,对Ⅲ优98在安徽省联合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Ⅲ优98产量稳定性好,各试点间的差异小,对环境适应性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