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甘蔗腋芽培养苗假植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腋芽培养苗假植成活率较低 ,是目前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加速甘蔗种苗繁殖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 ,分别从壮苗炼苗、一级苗假植、二级苗假植及大田移栽等环节阐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甘蔗腋芽培养苗假植管理技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5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特征,采用I2-KI染色法测定云南黄连花粉活力,并通过联苯胺+过氧化氢反应液和3%的过氧化氢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云南黄连的花粉粒为近圆球形,具有萌发孔,表面具有刺状雕纹;花粉活力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段是13∶30—15∶30,最强的时期是散粉时期;I型(雌蕊长于雄蕊)的云南黄连柱头可授性高于II型(雄蕊长于雌蕊)的。在散粉初期,云南黄连普遍具有较高的柱头可授性。  相似文献   
53.
通过研究氮磷钾肥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 Chen]产量及主要有效成分产量的影响,为三七种植生产推荐合理的施肥量,试验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三七植株农艺性状、产量、总皂苷产量等指标,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拟合氮磷钾施肥量。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促进了三七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且以适当施氮和磷的效果为最佳;二年七(二年生三七)对钾的依赖性较氮磷强,而三年七(三年生三七)对氮的依赖性最强;施氮能显著提高三七单位面积总皂苷产量,在低氮水平即可获得最高总皂苷产量,而磷、钾肥对皂苷含量及总皂苷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三七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低磷、中钾水平利于氮肥肥效发挥,低氮、中钾水平利于磷肥肥效发挥,而低氮、中磷水平利于钾肥肥效发挥。根据三七总皂苷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最大化三七总皂苷产量的施肥量:二年七为N 157~164 kg·hm~(-2)、P_2O_5 179~187 kg·hm~(-2)、K2O337~356 kg·hm~(-2);三年七为N 192~200 kg·hm~(-2),P_2O_5 179~187 kg·hm~(-2),K2O 412~435 kg·hm~(-2)。因此,分别针对二年七和三年七,适当控制施氮量和施钾量,增加施磷量,将三者进行合理配比,对提高单位面积三七总皂苷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测定了原生长地不同的割手密、斑茅、蔗茅和五节芒等甘蔗野生种质植物的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探讨了与其原生长地年平均光强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野生种光合特性与原生长地年平均光强关系密切,各野生种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原生长地年平均光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割手密变化最大,蔗茅变化最小,斑茅和五节芒居于其间.由此认为,在甘蔗野生种质植物中,割手密可能是比较新的种,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蔗茅则可能是比较古老的种,生态适应性较弱.  相似文献   
55.
甘蔗抗旱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甘蔗良种选用,整地播种,肥料施用、田间管理、蔗地覆盖等生产环节综述了甘蔗抗旱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抵御不良环境甚至繁育生殖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宿主的次生代谢产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部分内生真菌发酵液还可产生与宿主植物中相同的活性成分。鉴于此,本研究以传统药用植物滇重楼(P.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为实验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法及分子测序鉴定法,共鉴定出18种内生真菌,并对这些真菌进行了物理发泡及薄层层析色谱法(TLC)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够产重楼皂苷的内生真菌。通过对菌丝菌液皂苷的提取,最终获得产皂苷类物质的菌株数共有3株,且皂苷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内生真菌的发酵液中。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方法以灯盏花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odonW 1.4.2软件和CUSP程序等对筛选出的47条CDS (coding DNA sequence)进行分析,并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绘图和PR2-plot绘图分析。结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中不同位置的GC碱基含量比值为GC1>GC2>GC3,说明密码子末位碱基偏性以A/T (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的均值为47.18,密码子使用偏性较弱;3种绘图分析结果发现:影响灯盏花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是自然选择,也受到其他因素(如突变)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分析中确定了UUU、UUA和UUG等18个最优密码子,且大多数以A和U结尾,有且仅有1个以G结尾。结论灯盏花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偏好性以A或U碱基结尾,密码子使用模式受选择和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选择的作用较大。该结果可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外源基因密码子改造、提高所转基因在灯盏花叶绿体中的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云南灯盏花根腐病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腐病是云南省灯盏花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病害,是限制灯盏花人工栽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确定引起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物,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栽培田间的灯盏花根腐病进行调查、采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结果】观察发现感病后植株地上部先萎蔫,然后整株枯死。根部和茎基部变为黑褐色,将根切开,可以明显看到维管束组织完全变为黑色。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标准培养基上初生菌落为白色,后为红色和红褐色。无性繁殖产生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较少,镰刀状;小型分生孢子产生量很大,卵形至棍棒形。在弱培养基(2%的水琼脂)上产生厚垣孢子。【结论】这种新发现病害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引起,本文是国内外对该病害的首次报道,而且灯盏花是拟枝孢镰刀菌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我们的前期研究为基础,综述蔗茅(Erianthus fulvus)野生种的一些特异性状及其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对蔗茅花粉进行低温贮存,克服其与甘蔗花期不遇的障碍,获得两个杂交组合共310株实生苗.采用染色体计数和RAPD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杂种F1代真实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杂种01/47、01/85、01/120的2n=79-82,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 2n“;用11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63个引物可获得双亲的RAPD多态性,其中3个引物(OPC-19、OPE-2、OPF-4)可在杂种01/64和01/120的 RAPD扩增标记中显示出双亲的特征谱带,分别为父本3500bp和母本1300bp、父本1350bp和母本900bp、父本550bp和母本900bp.本研究探索杂种实生苗早期鉴定的可行之法,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缩短甘蔗育种年限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0.
从甘蔗杂种梁河78/121及其亲本华南56/12和崖城58/47共3个材料的幼嫩叶片中提取DNA,使用PCR仪,建立了适合甘蔗PAPD分析的PCR条件,对115 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74个引物可获得甘蔗RAPD多态性,从中找到可用于鉴定该杂种的引物OPR-17,OPK-17和OPR-18.利用该法鉴定甘蔗杂种简单、迅速、可靠,DNA用量少,且不影响被检植株的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