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氮量对2个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白粒小麦中麦8号和黑粒小麦漯珍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2个品种的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旗叶的SPAD值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花后20 d和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分别为57.52和63.55,增施氮肥可以有效缓解小麦旗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旗叶功能期。在120~30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除中麦8号的穗粒数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外,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容重、硬度、出粉率和吸水率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评价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施氮量240 kg·hm~(-2)的处理;漯珍1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评价值均高于中麦8号,而容重、硬度、出粉率和稳定时间反之。2个品种在施氮量240 kg·hm~(-2)处理下既提高了产量又改善了部分加工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粒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小麦生长中后期进行一喷三防是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要点、注意事项、适宜地区等,以期为基层农业干部、农技人员及广大种麦农民正确应用此项技术,积极应对和减轻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和干热风的危害,实现小麦增产增收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3.
返青至孕穗期控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冬小麦合理控水与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以中麦8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应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返青至孕穗期的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吸收的氮素中,土壤氮占61.45%~65.33%,肥料氮占34.67%~38.55%。中度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70%)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氮肥生产效率最高;低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55%)的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最低,肥料氮的土壤残留量最高,营养器官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最高,籽粒氮素积累量最低;高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85%)的开花前营养器官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最低,氮素收获指数最小。由此得出,返青至孕穗期土壤水分亏缺和过多均不利于小麦高产和氮素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深入认识‘衡观35’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通过基因功能标记或与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的检测,结合植株的田间表现,分析了国审小麦品种‘衡观35’含有的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衡观35’含有1BL/1RS易位染色体,这与其丰产性和较广泛的生态适应性是一致的。‘衡观35’含2个隐性春化基因(vrn-A1和vrn-B1)和1个显性春化基因(Vrn-D1),表明其主要为冬性品种,抗寒性好,同时又具有春天早发和生长快的特点。‘衡观35’含有对光周期不敏感的Ppd-D1a基因,这与其具有早熟和可在多个生态区广泛种植的特性是一致的。‘衡观35’含Rht1、Rht2、Rht4和Rht8四个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这可能其株高较低的重要遗传基础。‘衡观35’含有Pm4和Pm16基因的分子标记,在田间表现出较好的白粉病抗性。‘衡观35’含有YrTp2基因的分子标记,在田间上表现出较好的条锈病抗性。以上信息为深入认识‘衡观35’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提供了线索,对在未来小麦遗传改良中高效利用该品种的重要基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小麦生产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深入考察和生产实践,科学分析相关资料,阐述了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中国小麦的发展潜力及实现途径,探讨了中国小麦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小麦生产的发展目标及主攻方向,制定了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技术措施;根据生产实际和农民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本研究旨在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小麦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胡萝卜(学名:Daucus carota L.)为伞形科萝卜属二年生的草本植物。胡萝卜,一看“胡”姓,就知道肯定不是原产于中原的作物。胡萝卜起源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据历史书籍记载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阿富汗被认为是最初的驯化地和多样性中心,从那里传播至欧洲、地中海和亚洲其他地区。目前,胡萝卜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已被许多国家公认为营养丰富的蔬菜。在日本,胡萝卜被作为“长寿菜”,荷兰人将胡萝卜列为“国菜”之一,我国也称胡萝卜为“土人参”。元末传入我国,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肉质根供食用,是春季和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享有“丁香萝卜”“菜人参”“红根”“金笋”“甘笋”之美誉。在我国,胡萝卜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特别是我国北方气候冷凉的地区,种植面积很大。  相似文献   
107.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学名:Hordeum vulgare Linn. var. nudum Hook. f.)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也叫裸大麦、米大麦、元麦、淮麦,是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内外颖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据科学考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青稞的地区,约有3500年的历史。青稞主要生长在海拔为4000~5000m的高原地区,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和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几千年来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其实是青藏高原人民给青性裸大麦起的名字,由于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种植区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地。现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省甘孜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08.
为探究不同土壤条件与不同化控剂结合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通过盆栽方式,研究农麦5号在黑土(A1)和潮土(A2)条件下,在拔节初期喷施清水(B1)、矮壮素(B2)和吨田宝(B3)对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相同化控处理下均表现为A1>A2,其中潮土条件下籽粒产量和总蛋白质产量分别较黑土低56.0%和55.1%,小麦的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为A2>A1。小麦籽粒产量和穗粒数在黑土条件B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株高和穗长在B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潮土条件下使用化学调控剂处理中,小麦籽粒总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B1处理,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B2>B3>B1,且差异显著。因此,不同土壤条件配合使用适宜化控剂可以有效促进小麦优质高产,即在黑土条件下配合使用化学调控剂可以显著提升小麦产量;在潮土条件下配合使用化学调控剂可以显著提升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09.
小麦高产创建冬春管理技术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并根据当前小麦生产实际,提出小麦高产创建冬春管理技术参考,主要内容为:落实播后镇压,保证苗全苗壮;提倡适时冬灌,确保安全越冬;早春适时镇压保墒增温促早发;用好春季关键肥水,建立丰产群体结构;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做好一喷三防;预防干热风、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10.
针对今年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应对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时进行早春镇压;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合理运筹肥水,构建高产群体;注意倒春寒,及时补救;清沟理墒,防御渍害;加强监测预警,防除病虫草害;一喷三防,保根护叶。全面阐述了应对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供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种麦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