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油葵引种在晋南夏播试验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入的12个品种在晋南夏播生态条件下的田间表现、特征特性、产量性状等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对产量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RO-a1、C17、S40、TSC3012、新葵8号、赤葵2号等6个品种的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杂6、AGR、Ha-48A×SP-R、TSC3018等4个品种的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产量较高的品种比对照晚熟818d。  相似文献   
102.
食蚜蝇科的一些种类,幼虫捕食蚜虫,是控制蚜害的重要天敌。我们曾记述过10种捕食性食蚜蝇成虫,发表于《新疆农业科学》1983年第2期。现再将幼期虫态记述如下,供天敌调查参考。一、食蚜蝇幼期虫态特征 (一)卵:初产时白色,后变为灰白色,孵化前淡灰褐色。长卵圆形,较小的一端具卵孔,色稍深。卵长0.7—1.3毫米,宽0.3—0.4毫米。卵壳表面具纵脊,纵脊分段,每段两侧又常分出横向小脊。卵脊的形状、大小、疏密可作为识别种类的依据。卵期一般3天左右。 (二)幼虫:近圆柱形,无足,前端尖,后端平截。伪头小,常缩入体内,附器简单,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随着养鸡行情不稳定,我县养鹅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鹅病的防治一直未受到重视,经常造成疫病的流行及不必要的损失,最近由沙门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感染引起鹅发病死亡的情况较多。2004年4月我县三台镇创田地村养殖户饲养的2100只小鹅发生一种跗关节发炎.腹泻、厌食、发病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伤寒沙门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发的疾病,采取综合措施后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为模型,探究辣木叶总黄酮(MOLF)对UC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DSS组(模型组)和MOLF-L(25 mg/kg)、MOLF-M(50 mg/kg)、MOLF-H(100 mg/kg)处理组,每组10只。小鼠通过饮用4% DSS诱导UC模型,各MOLF处理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0.2 mL,对照组和DSS组灌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每天记录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在末次给药的次日经眼眶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内毒素(LPS)含量;小鼠脱颈处死后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PAS染色观察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IL-10、HMGB1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闭锁连接蛋白-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UC小鼠造模成功,DSS组小鼠体内LPS、炎性因子含量、cleaved-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剂量MOLF均可以改善UC小鼠体内炎症状况,尤以MOLF-H组效果最佳:与DSS组相比,DAI评分以及血清中LPS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HMGB1含量和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且cleaved-caspase 3和Bax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Bcl-2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此外,MOLF可以改善结肠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维持杯状细胞数量及其形态,增加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且这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MOLF对DSS诱导的UC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并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小麦面粉进行品质性状对比分析,挖掘新麦系列品种强筋优质的形成机制,为强筋小麦品质特点和筛选指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以新麦45和新麦58为试验材料,以新麦26为对照,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3个品种的7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小麦品质性状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1.34%~22.35%;新麦45在容重、湿面筋、吸水率和拉伸面积的指标中分别高出对照1.88%、14.38%、4%和2.24%,面粉蛋白质(干基)、面粉稳定时间和面团最大拉伸阻力的指标中分别低于对照0.69%、2.51%和8.78%;新麦58在容重、蛋白质(干基)、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的5项指标中比新麦26都有所提高,其中稳定时间高出36.22%,但吸水率和拉伸面积分别低于对照2.4%和0.32%。  相似文献   
106.
2种多西环素注射液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头健康仔猪,按随机交叉设计试验,进行肌注2种多西环素注射液(10 mg/kg)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多西环素的浓度,所得药-时数据用3P97药动软件处理。普通多西环素注射液和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肌注给药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Ka(吸收半衰期)分别为(0.22±0.06)h和(0.51±0.17)h,T1/2β(消除半衰期)为(5.21±1.78)h和(11.07±4.14)h,Tmax(峰时)为(0.62±0.27)h和(2.31±0.44)h,Cmax(峰浓度)为(2.61±0.58)μg/mL和(1.24±0.33)μg/mL,AUC(药-时曲线下面积)为(9.53±2.47)μg.h/mL和(19.85±5.62)μg.h/mL。普通多西环素注射液肌注给药在健康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吸收迅速,达峰快,体内分布广。长效注射液具有缓释和长效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党参多糖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将其制备成适当的剂型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了采用两步法制备出稳定的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免疫增强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确定第一步制备W/O型初乳的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最佳体积比、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与油相最佳体积比;通过考察粒径和外观,确定第二步制备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最佳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和用量。通过鉴别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类型,测定pH、粒度分布、Zeta电位、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并考察样品稳定性。结果显示:W/O型初乳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最佳体积比为7∶3,Smix与油相最佳体积比为5∶4; 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最佳乳化剂为HEL-40、助乳化剂为丙三醇,体积比为1∶1和2∶1;处方A′和A″条件下制备的样品为W/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分别为(122.32±2.27)和(153.76±1.32)nm,Zeta电位分别为(-1.12±0.21)和(-0.429±0.13)mV,pH分别为6.3±0.1和5.5±0.1,样品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W/O/W型党参多糖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灌丛化对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在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选择不同灌丛化程度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并结合室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灌丛化对短花针茅草原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和土壤(土壤容重、养分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灌丛化程度增加,草本植物高度、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草本密度、盖度、丰富度指数及Sha...  相似文献   
109.
被动式制动液压系统具有制动力矩储备功能和更高的安全可靠性,因而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一款2MW被动式制动液压系统技术方案优化为例,概要介绍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制动器动作机理,并重点以数学建模定性分析了优化后风机安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对风力发电机组制动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通过本次试验,得到了沙地云杉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即DCR+0.1mg/L 2,4-D+1mg/L 6-BA+30g/L蔗糖,pH6.0,接种量3.0%(以鲜重计),摇床转速为110r/min,25±1℃,黑暗条件下震荡培养;研究了细胞生长鲜重、干重和pH值、细胞活力以及培养液中NO3-、NH4+、PO43-和总糖的消耗动力学变化.为今后进行沙地云杉的原生质体培养分离、基因导入及细胞融合等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