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12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氯虫苯甲酰胺和毒死蜱在水稻中的分布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LC-MS检测技术,系统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毒死蜱及其代谢物(3,5,6-TCP)在两种水稻各器官的动态消解规律与分布特征,旨在为两种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后期稻米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在穗期施药后定期分析水稻各器官中农药及代谢物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及代谢物在水稻甬优各器官中的残留量高于中浙优,在水稻中的残留量均呈叶 > 籽粒 > 茎 > 根的分布规律,根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茎、叶和籽粒中的残留量随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毒死蜱在水稻各器官降解速率较快,在施药后14 d降解率达99%以上;稻壳和糠承载90%左右农药及代谢物残留;高剂量施药使两种农药及代谢物在籽粒各部位的含量增高,但对其分布特征无影响。研究表明选择种植水稻品种中浙优的同时降低施药剂量既可达到防治效果也能降低稻米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研究了5种药剂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茶软腐病发病期,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6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明显较低,防治效果为76. 9%; 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效果为68. 9%;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2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比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低,为61. 1%。40%丙环唑微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不同剂量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偏低。  相似文献   
23.
油田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该专业本科教学阶段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如下教学改革实践:精心编写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规划类教材《油田化学原理》,并将油田化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有机结合;增设了开放性实践教学环节,将老师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提高课堂论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效率;完善成绩考评模式。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对0~3周龄AA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血清α-生育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0只1日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21d.【结果】3组肉仔鸡间生产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试鸡日龄增大,肉仔鸡血清α-生育酚含量下降.第7天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的血清GSH-Px活性和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T-SOD活性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第14天时,肝脏GSH-Px和SOD活性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第21天时,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血清α-生育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MDA含量对照组1肉仔鸡显著高于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P0.05);肝脏GSH-Px活性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肝脏T-SOD活性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组和对照组2肉仔鸡显著高于对照组1(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能够提高肉仔鸡血清中α-生育酚含量,改善血清和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5.
西北地区玉米生产投入及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西北地区玉米生产的投入与生态环境风险.[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西北地区六省或自治区(新疆、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甘肃)15年间(2004-2018年)玉米生产的投入(肥料、农药、柴油、地膜、种子及人工)与生态环境风险(温室气体排放、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及人体毒性)进行评价,定量化该地区...  相似文献   
26.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指位于曲精细管基膜上的一类原始精原细胞,近年来因其在生产转基因动物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胚胎发育前期,一小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并迁移至生殖嵴,PGCs随后增殖分化形成生殖母细胞并迁移至睾丸基底膜,随着雄性动物出生,生殖母细胞迁移至细精管并转化成SSCs。本文概述了近年来SSCs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SSCs的分离、鉴定、体外培养体系以及SSCs诱导精子。此外,本文重点阐述了SSCs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玉米大豆套作、玉米花生间作养分吸收利用对产量优势贡献的差异。本研究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通过比较间套作与相应单作成熟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综合分析了玉米大豆套作、玉米花生间作中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套作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为1.16~1.72,具有套作产量优势,玉米花生间作LER为0.89~1.13,无明显间作产量优势。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比相应单作提高32.60%~54.22%、27.35%~34.64%和17.74%~24.42%,氮素利用效率低于相应单作21.99%~42.07%。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R的贡献分别为0.34~0.62、0.31~0.46和0.22~0.32,利用效率的贡献分别为–0.11~–0.35、–0.03~–0.31和–0.11~0.22。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出相应单作–7.86%~31.58%、23.09%~46.52%和1.60%~55.48%,氮素利用效率高出相应单作7.55~26.60。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气味降解酶(odorant degrading enzyme,ODE)与关键信息化学物质的作用模式,从其触角转录组中筛选属于ODE的细胞色素P450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利用IQ-tree 2.1.1软件构建进化树;根据FPKM值筛选出高表达蛋白,用SWISS-MODEL软件进行同源建模;并应用AutoDock软件与寄主植物挥发性气味和信息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禾谷缢管蚜细胞色素P450基因30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0个,且40个基因均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根据FPKM值筛选出9个在禾谷缢管蚜触角表达量较高的基因,其中同源建模成功的有5个;同一蛋白与不同气味分子结合时,结合能有差异;结构相似的气味分子与不同蛋白结合时,结合位点与结合能相似。表明与气味结合蛋白相比较,禾谷缢管蚜ODE对气味分子的选择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29.
FACE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s2004-2006年利用我国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以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比大气CO2浓度(对照,370 μmol·mol-1)高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570 μmol·mol-1)和施N量为125 kg·hm-2(LN)、250 kg·hm-2(NN)处理.研究其对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使汕优63成熟期株高比对照提高6.7%,达极显著水平;FACE处理对汕优63全生育期日数无显著影响;(2)FACE处理使汕优63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34.1%,其中2004、2005、2006年分别增加42.4%、27.3%和31.2%,均达极显著水平;年度间、CO2和年度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FACE处理使汕优63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单位面积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比对照增加10.3%、10.3%、21.7%、4.9%和4.3%,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N处理对汕优63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但N×年度对单位面积的穗数、颖花量、以及产量均有显著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30.
独立学院化工仿真实习的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以提高化工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探索。化工仿真实习强化课堂知识的理解,弥补生产实习教学的不足,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