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已成为水稻抗旱性研究课题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0个水、旱稻品种(组合),在开花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剑叶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及光合速率等10项与抗旱性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叶面积等4项指标对水稻的抗旱性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组合)进行了抗旱性预测,结果与它们在田间表现基本一致, 表明用这4个指标在开花期对水稻抗旱性进行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从而促进了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籽粒数的大量增加,这是其大穗的生物学基础;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及韧皮部的籽粒充实物的日流量的负荷量均低于汕优63,因而不仅其穗大,而且籽粒充实良好,单穗重提高,克服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穗大而流不畅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这一主要生理障碍;结果证明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选育方法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3.
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重穗型组合的大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及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汕优 6 3。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总库容负荷量均与汕优 6 3相当。重穗型组合杂交稻不仅库容大 ,而且籽粒充实率、充实程度良好 ,结实率正常。发达的维管束是重穗的前提。选育重穗型杂交稻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4.
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根系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协优527为材料,研究了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根系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强化栽培能明显增加从分蘖至成熟各生育时期的单株根系干重,降低齐穗后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生育后期根系的生理活性及磷含量,特别是在籽粒灌浆结实的关键时期,SRI栽培的根系伤流强度明显高于接常规栽培。因此,强化栽培可以延缓后期根系及叶片衰老,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5.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产量及米质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和氮肥运筹对结实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均有效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以及稻谷产量,增加了稻米蛋白质含量、稻米胶稠度,显著降低了稻米垩白度以及垩白粒率,且高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优于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处理。同时,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处理,均以m基肥∶m蘖肥∶m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模式最优,均能有效调节水稻灌浆结实期叶片SPAD值,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稻谷产量;但稻米品质方面,高土壤肥力以m基肥∶m蘖肥∶m穗肥为5∶3∶2时最佳;而低土壤肥力可适当提高氮肥后移比例,以m基肥∶m蘖肥∶m穗肥=3∶3∶4最佳。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灌浆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出糙率、整精米率以及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47*~0.90**);与垩百度、垩白粒率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而高土壤肥力下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分别与齐穗后19~27d剑叶SPAD值,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与齐穗后13~19d剑叶SPAD值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46.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7.
48.
为了深入研究禽腺病毒4型的致病机理,以34日龄SPF鸡人工感染禽腺病毒4型建立了禽腺病毒感染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第1~10天剖杀试验鸡,采集胸腺、心、肝、腺胃、脾、肾,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在感染SPF鸡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4日龄SPF鸡经口服途径感染禽腺病毒4型,成功建立了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感染后第3天鸡出现临床症状,第4~6天为死亡高峰期,第7天后病鸡开始恢复,发病率75%,死亡率67.8%。攻毒后第5天病鸡肝脏病变最重,病变肝细胞内可见嗜碱性、嗜酸性的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攻毒后第5天鸡的肝细胞、脾脏网状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棕黄色阳性颗粒。  相似文献   
49.
50.
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年生曼地亚红豆杉当年生枝条的茎段、芽苞、叶片和幼嫩根为外植体,以MS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2,4-D,NAA,KT为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应在10∶1左右;2,4-D与NAA的比例应在2∶1左右。当年生茎段是进行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较好外植体,诱导率高,愈伤组织生长也较好。暗培养条件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高,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好。35℃温水浸泡30 min的处理对抑制褐化有理想的效果,外植体褐化现象得到了极大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