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79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淑珍  杨庆凯 《大豆科学》2000,19(4):320-325
以三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对其自交及回交后代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为半矮秆大豆后代的选择和品种选育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品种间其性状特别是分枝性状的明显差异,加之地理远缘等原因,其F1代多数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自交及回交后代分枝性状有着超常幅度的变异;除了与通常杂交组合中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等表现较大的遗传力相同外,此种组合后代的分枝性状也表现了较高的遗传力。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所有分枝性状变异广泛,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大,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决定了在此组合早代选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2.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自由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直接测定了不同抗性的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和病原菌生理小种的组合不同,大豆叶片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不同。抗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自由基含量增加,且一直高于相应对照的自由基含量;而感病品种则低于相应对照的自由基含量。本研究认为抗病品种叶片中增加的自由基在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了秣食豆与其它类型大豆间杂种后代的育种效果及遗传潜势。结果表明,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但百粒重小。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类型间组合,内在遗传潜势最大。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渗入,能显著增加杂交后代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主要产量性状的选择潜力。只要亲本选配得当,株高和百粒重等性状在F_2即可出现栽培大豆类型。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可用于选育纳豆等特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以198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5个试验点上进行的东农36号高产规范化栽培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和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或高度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和粒数与产量的正相关,都有分枝数的明显的间接作用,突出地看到分枝数在产量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分别将灰斑病菌接种在5个不同抗性的大豆叶片上,分析了接种后不同时期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理小种和供试品种组合不同,SOD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接种后时间的推移,抗感品种的SOD活性的变化呈曲线上下波动,这种曲线体现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SOD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因此,认为接种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后大豆叶片中SOD活性的变化是大豆对灰斑病侵染后产生的一种普遍性反应,有利于提高大豆的抗病性;但不宜作为抗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86.
大豆接种SCN3后根部酚类化合物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孢囊线虫具有明显不同抗性的野生、半野生及栽培大豆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各材料在接种SCN3后根部绿原酸和类黄酮的含量变化,以揭示其与大豆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接种SCN3后抗病品种根部绿原酸含量增加,并高于同期的感病品种;抗病品种根部类黄酮的含量亦增加,而感病品种则减少。大豆接种SCN3后根部绿原酸、类黄酮的含量均可作为鉴定SCN3抗性的生化指标,鉴定的最佳时期为大豆出苗后25-30d。  相似文献   
87.
大豆花叶病(SMV)若干抗性鉴定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40个大豆品种的抗大豆花叶病鉴定,阐述了种传率、褐斑率和成株抗性三个抗性鉴定指标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种传率、褐斑率、成株抗性分别受不同基因控制。植株感染病后,任一指标为抗性,三项指标间不存在相关性。病株种子出苗率(种子活力)下降主要受种传率影响,与褐斑率、病情指数关系不大。在田间自然传毒情况下,褐斑率、种传率均随成熟期的推迟而加重。这是原始病株(带毒种子产生的病苗)、蚜虫消长及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熟期品种生长发育期不同所致,不能反映品种本身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88.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灰斑病菌1-10号生理小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抗感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增高,并且抗感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不同,可见,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是大豆一种普遍性的抗病反应,而且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差异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大豆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89.
从国家大豆行业标准看我国油用大豆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改变由于进口在豆增加造成国内大豆下滑的不利局面,必须加强高油大豆的选育和生产,制订相应的油用大豆,推广了良种良法,以便面对我国入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0.
大豆种质资源贮藏蛋白亚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线性梯度SDS-PAGE分析了国内外377份大豆种质资源贮藏蛋白亚基带型和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大豆贮藏蛋白亚基SDS-PAGE带型基本相同,一般有20条以上,存在缺失现象。同一大豆品种不同亚基和不同品种相同亚基含量变异较大。11S球蛋白和7S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11S/7S比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70和1.34,平均值为2.36。国外的大豆品种间11S/7S值变异大于国内。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贮藏蛋白SDS-PAGE带型基本相同,但是含量差异较大。从大豆种质资源中可以筛选出11S/7S较高的优质大豆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