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79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和灰斑病菌互作中,通过测定叶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灰斑病菌的侵染对大豆叶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和灰斑病菌的组合不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变化的规律也不同;抗病品种接种致病力强的1号、7号和6号生理小种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的高,而接种其它生理小种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降低。但是,感病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植株的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22.
不同肥料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N、P、K各种肥料对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的影响较大,而硫酸钾和惠满丰的影响较小。各指标的最优处理组合各不相同,在优质大豆生产时,应根据不同的目标确立合理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23.
叶是大豆的光合器官,在产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解放初期黑龙江省的大豆品种除荆山朴是长叶的以外,其余大都是圆叶品种。近年来,推广的大部分品种和鉴定的高代品系多是长叶品种。栽培品种叶形转变后的生产效果以及如何考虑叶形性状,是育种者想要明确的  相似文献   
24.
东北地区几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北三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11个试点 5个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 ,研究了各品种 (基因型 )、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三个品质性状均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 ,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次之 ,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小。各品质性状的品种主效应和品种×地点交互作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5.
将两个杂交组合后代,采用两种处理方法:(1)一粒传方法形成F2-F6各自世代混合群体,(2)混休群体F2-F5世代分别随机抽取单株形成F2.3(F2衍生的F3系统,以下类推)、F3.4、F4.5、F5.6统计分析了混合群体F2-F6各世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及分离分布,对不同世代F2.3-F5.6系统内的变异情况与亲本一起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明确杂种后代蛋白质含量分离或相对稳定世代。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两组合一粒传处理形成的F2-F6代间,平均蛋白质含量基本一致,而其变异系数、方差及总变异幅度,在随世代提高逐渐缩小的趋势,这可能是 随世代推进,非加性效应减少所致;(2)两组合分别于F3或F4形成的F3.4、F4.5世代系统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均呈下降趋势,并且趋于稳定。即至F3.4或F4.5之后,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差、变异系数、总变异幅度基本稳定,与其亲本相似,其变异基本属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非遗传变异。这表明蛋白质含量的分离变异幅度至F4或F5系统内已很小,因此,蛋白质含量分离不大的杂交组合后代的选择可于F3或F4代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26.
不同生态条件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通过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不同轮作方式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重迎茬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二者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迎茬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脂肪总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迎茬大豆的脂肪含量略有增加,并且不同迎茬轮作方式的影响幅度不同,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并且增加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长而加大,在短期内(重茬2年),重茬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在重茬3年以后,重茬使脂肪含量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使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增加,增加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2年以后)。  相似文献   
27.
采用抗大豆孢囊线虫 3号生理小种SCN3 和大豆花叶病毒 1号株系SMV1的大豆品种互交 ,F1F5用 5种不同选择方法 ,产量LSD 0 .0 5测定处理间表现为A、B、C三个等级 ;不同选择方法的 6个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差距大。SCN3 和SMV1双抗性基因RSVRSN互作对产量具有累加增产效应达 8% 35 .9% ,品系产量和品系抗性基因聚合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972 )。不同选择方法F5RSVRSN出现率 0 % 10 0 %。双接种法或交叉接种法F5RSVRSN出现率 10 0 % ,株系间变异大 ,结合异季南繁加代 ,是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8.
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九个亲本配成六个组合,对其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基因作用方式和遗传参数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除C_2外,其它五个组合的蛋白质含量遗传主要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可用中亲值预测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的平均表现。组合C_2除基因的加性效应外,还存在显性效应。多数组合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一般中等偏高且随着世代的升高而增加。不同组合F_2、F_3、F_4代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以及高蛋白超亲个体的普遍存在,均表明了早期世代选择高蛋白个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9.
土壤肥力对大豆杂交后代选择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安  杨庆凯 《作物学报》2001,27(4):460-464
以6个大豆高产杂交组合的F2~F5为材料,连续5年分别在高、低肥力的土壤上进行高产优系选择与鉴定,研究土壤肥力对大豆杂交后代选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肥下的选择遗传进度(38.46%)明显高于低肥下的选择遗传进度(29.33%);与高肥下选得8个优系相比,低肥下仅选得3个优系,二者具有较大差异,而且高肥下入选的优系在不同  相似文献   
30.
曹越平  杨庆凯 《作物学报》2002,28(5):680-685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较强的生理分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程度. 本试验将两份相同的大豆杂交材料分别种植在哈尔滨人工接种条件下及阿城疫区自然诱发条件下, 比较不同鉴定条件下杂交后代及亲本的抗性表现、抗性遗传与选择效果. 结果表明, 气候因素对大豆灰斑病抗性表现的影响很大. 在任何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