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转基因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聚乙二醇(PEG)高渗溶液,对13个转基因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种子萌发期模拟水分胁迫发芽试验,研究了渗透胁迫模拟干旱对抗旱转基因玉米种子萌发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发芽势、发芽率、根数、胚根长、胚芽长、贮藏物质转化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转基因玉米自交系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使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转基因玉米自交系的种子萌发抗旱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其中SD10为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的自交系;CBF-3-4、SD13、SD05、CBF-1-4、CBF-6-5、SD-P3、SD-P5为萌发期抗旱性中等的自交系;SD06、CBF-3-1、SD07、SD-P1、SD-P4为萌发期抗旱性较弱的自交系。种子萌发抗旱指数与隶属函数对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分析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22.
为了评价‘沃30’与‘沃日黄’优株重组选系对配合力的改良效果及重组后代的育种潜势,探索地方品种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新方法。以5个西南区骨干系及5个外引系为测验种,以‘沃30’及8个重组系为被测系(分别为‘W1’、‘W2’、‘W3’、‘W4’、‘W5’、‘W6’、‘W7’和‘W8’),采用NCⅡ设计,对‘沃30’与8个重组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系间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秃尖长、出籽率与单株产量等主要性状GCA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单株产量GCA效应值为‘W1’>‘W2’>‘W8’>‘沃30’>‘W4’>‘W5’>‘W3’>‘W6’>‘W7’;重组系‘W1’、‘W2’及‘W8’综合性状GCA效应值显著高于‘沃30’,具有较好的育种潜势。‘沃30’与‘沃日黄’优株混粉重组可以重新渗入并聚集初次选系过程中丢失的优良基因,获得更高配合力的重组系,利于优异地方种质的发掘与利用。  相似文献   
23.
同核异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对八个同核异质系及其保持系进行了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了四种方式的败育,多发生于减数分裂期。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起重要作用。细胞学观察可作为不育胞质分类的补充指标,新选G胞质与CMS—C,T,S三大类型有差异。败育方式看来主要决定于胞质基因和核相对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24.
采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光密度计扫描方法,对玉米一组同核异质系和一组同质异核系及相应保持系的花药(单核—双核期)进行了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酶的同工酶在同核异质系间和同质异核系间及与相应保持系间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两者可能由质核基因共同编码,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胞质基因占主导,酯酶同工酶是核基因占主导。本文并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适合中国南方生态区玉米优良群体的创建与改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础群体BC4中输入热带血缘,创建了适合中国南方生态区的玉米优良群体BCC0,采用S1法对BCC0进行一轮改良得到改良群体BCC1.在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上,BCC1比BCC0,BCC1、BCC0比BC4均有明显改善.BCC1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上具有  相似文献   
26.
27.
玉米新自交系“成689”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利用人工合成群体MC01选育的高配合力、高产、多抗的优良玉米自交系.该系与自选系“238”组配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粮饲兼用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汉单999”(区试代号DT6702),于2012年通过四川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自交系具有熟期中晚熟、一般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植株健壮、抗逆耐密、抗病抗倒、结实性好、品质优良、性状整齐一致、遗传稳定等特性.  相似文献   
28.
利用多重PCR技术鉴定玉米品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SSR分子标记的基础上,以3个玉米自交系、4个玉米杂交种和7对玉米SSR引物为材料,确定了较为适宜的多重PCR扩增体系和程序,获得了适宜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扩增效果较好的2~5重引物组合,并能有效应用于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种子鉴定,不仅比单个引物鉴定更准确可靠,而且省时省工,成倍地降低了检测成本,将有利于推动多重PCR技术在玉米品种鉴定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9.
以4个四川省常用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20个抗玉米纹枯病自交系为被测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80个组合,对产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粒深和百粒重7个经济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H2149等11个抗病家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正值,其中9个家系所配F1产量较高,可直接利用;其他自交系个别性状较优,可根据育种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利用。玉米纹枯病抗源CML270与感病自交系478构建的CML270×478重组近交系群体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玉米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以48-2×5003的166个F2:3 家系作为定位群体,采用13×13a-简单格子方设计,在成都、雅安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轴粗、粒深、300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等12个经济性状,采用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出59个QTL,每个性状检测出3~8个QTL,单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