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茶面包的研制及其风味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三种倍受消费者青睐的茶叶提取物制作面包的工艺技术,并探讨了不同茶水比对面包理化性质和品质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茶面包均比对照的比容增大、持水量增加,风味各具特色;尤以茶水比为1:10的提取物生产出的茶面包品质最佳,不仅赋予面包天然的色素和茶所特有的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33.
显齿蛇葡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显齿蛇葡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取显齿蛇 春季和夏季幼嫩茎叶混合物分别进行水蒸汽蒸馏,得到挥发油,GC-MS分析,初步鉴定出春季样挥发油26种成分,夏季样17种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百分率,春季样和夏季样挥发油化学成分相差较大,但主要成分均为叶绿醇,正十六酸,雪松醇等。  相似文献   
34.
研究了乌龙茶初制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可溶性糖、氨基酸、叶绿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多种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物理化学作用。采用对“叶缘”和“叶心”分别测定的手段,阐明了乌龙茶滋味醇爽回甘、叶底绿叶红镶边、汤色橙黄明亮、外形条索壮实或“蜻蜓头”等品质特点形成的实质,为完善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理论和改进加工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丰宁县蚕豆种植技术,以期为当地蚕豆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茶叶吸香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茉莉鲜花与茶坯隔离窨制、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茶坯的吸香效果。结果表明:茶坯含水是一以22% ̄25%窨花效果好,高温解吸后仍有花香味,去水浸出物茶坯窨花后,对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组分吸附很少,花茶窨制中化学吸附作用与水分和水浸出物密切相关,茶叶窨花吸香作用决定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7.
双螺杆挤压生产谷物早餐过程中维生素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维生素在谷物早餐挤压膨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高维生素在挤压膨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及为谷物早餐维生素强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5种维生素(V—A,V—D3,V—B1,V—B2,V-B6)在谷物早餐双螺杆挤压膨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谷物早餐的组成体系和挤压膨化条件对维生素的稳定性存在关联性;谷物早餐在物料水分16%,进料量100kg/h,挤压温度700℃/120℃/140℃,螺杆转速700r/min的挤压条件下,V—D3,V—B1,V—B2,V-B6等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损失小于15%,但维生素A的稳定性较差,损失率超过30%;谷物早餐中的维生素含量随着进料量减小、物料水分升高、螺杆转速减慢,挤压腔体温度上升等挤压因素的变化而减小.  相似文献   
38.
湖南乌龙茶加工技术研究:I湖南乌龙茶新工艺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9.
唐颢  杨伟丽  文海涛 《茶叶科学》2005,25(3):197-202
试验选用毛蟹和梅占两个适制乌龙茶品种,研究了乌龙茶新工艺做青和对照(不进行摇青)处理过程在制品内源果胶酶(PG)活性及相关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鲜叶经晒青后,PG活性有小幅上升,摇青前期,酶活性逐渐增强,在第三次摇青结束时达到峰值,此后的第四、五次摇青中,酶活性迅速下降。不同品种、不同摇青工序间PG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的PG活性及变幅明显低于摇青处理。在制品含水量及可溶性果胶含量与PG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茶叶加工中的酶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内外近十几年关于多酚氧化酶,单宁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酶类的研究报道。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在茶叶加工中如何充分调节,利用这些酶的活性,以增进茶叶品质,并对生产应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