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孙亚东  杨书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26-5827
通过对积雪和温度变化状况等的分析,研究了2008年雪灾对越冬作物的可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雪灾过程中由于雪被覆盖,地表温度维持较高水平,对作物的越冬不会造成严重影响;融雪后期由于融雪耗能等因素,出现短暂极端低温,对油菜有一定不利影响,对冬小麦则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2.
利用盆栽方法,通过人工调控土壤含水率,设置轻度T1(相对含水率65%~70%)、中度T2(相对含水率55%~60%)和重度T3(相对含水率45%~50%)三个水分胁迫水平,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与分析,认为冬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水分胁迫密切相关,是保障冬小麦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抗性物质。轻度水分胁迫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长前期,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全生育期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特别是乳熟期,中度和重度水分处理分别比CK增加78.6%和144.0%,因此可溶性糖可能是对种子成熟有特别作用的抗性物质。水分胁迫加强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脯氨酸也是重要的抵抗干旱的活性物质。在冬小麦全生育期中,开花期脯氨酸含量比正常含量高1倍左右,说明脯氨酸可能是保障正常开花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3.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笔者旨在对其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结果表明:安徽省2005、2010、2012、2014年的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折合二氧化碳当量(CO2 e)分别为3916.97万、3246.90万、3182.70万、3313.20万t,CH4、N2O各占一半左右;其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约占70%左右。种植业的排放量相对稳定,4个年度的上下变化约45.11万t,仅占2012年种植业排放量的1.85%,这是由于安徽省的种植业从种类、规模到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养殖业排放量变化则非常大,2005年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这是由于安徽省农业生产模式由畜力向机械化转变、耕牛存栏量大幅度减少造成。随着奶牛、肉牛存栏量的增加,养殖业的排放量呈增长趋势。综上,安徽省的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发生较大的增加,有效措施应该采取起来以抑制畜牧业排放量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4.
淮河流域农田CO2和热通量日、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淮河流域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全年每天48 个时次的湍流通量涡度观测资料,分析近地层CO2和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2、净辐射和潜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在春、夏两季CO2、净辐射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幅度大, 冬、秋季变化幅度较小;分季节研究发现CO2通量在夏季和春季(水稻及小麦生长期)较大,而在下垫面无作物以及被积雪覆盖时只有-0.051 mg﹒m-2﹒h-1 ~-0.047 mg﹒m-2﹒h-1,整个观测期CO2通量日平均值约为-0.59mg﹒m-2﹒h-1,农田明显为CO2的汇;净辐射和潜热通量在5 月份最大, 1 月份最小。  相似文献   
35.
安庆市夏玉米涝渍灾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渍害对安庆市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运用安庆市1960—2011年多种农业气象资料,采用降水概率≤20%与≥80%分位数法和采用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方法计算夏玉米不同时段需水量与同时段降水量比较,综合2种方法设计了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段的综合涝渍指标。并采用涝渍强度指数验证综合涝渍指标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安庆市夏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涝渍指标为 ≥731.8 mm,6月上旬到9月下旬逐旬综合涝渍指标为:≥66.8 mm、≥70.3 mm、≥124.9 mm、≥89.4 mm、 ≥78.2 mm、≥92.2 mm、≥84.7 mm、≥76.6 mm、≥49.2 mm、≥47.4 mm、≥41.4 mm、≥27.7 mm。采用综合涝渍指标划分典型的涝渍年份与采用涝渍强度指数划分涝渍年份对比相似率达81.8%,表明安庆市综合涝渍指标符合当地实情,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江淮分水岭地区气象和水文资料以及多年旱涝状况的分析,得出了该地区基本的气候特点。该地区气候可划分为东、中、西3部分,西部气候湿润而稳定,旱涝灾害较少;中部气候干燥而稳定,旱灾多于涝灾;东部气候变化复杂,分析认为东部气候类型是整个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基本气候类型,中、西部气候是在该基本气候类型基础上受山地和水域等周围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7.
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利用桶栽试验方法,通过人工调节土壤含水率形成4个水分梯度,即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CK)、65%~70%(T1)、55%~60%(T2)和45%~50%(T3),研究了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各生育时期冬小麦单株平均次生根数随含水率的减少而减少,但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对发根数的影响差异很大.拔节~孕穗期土壤水分亏缺引起次生根数的差异最明显,T1、T2、T3的次生根数分别只有CK 的79%、70%、62%;抽穗~开花期的影响其次,T1、T2、T3的次生根分别为CK 的82%、70%、64%;灌浆~成熟期的影响最小,分别为CK的97%、93%和89%.冬小麦根系在生育前期比生育后期对水分适应能力强.分蘖期水分亏缺处理对根系干重的影响不显著,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根系干重受水分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的水分亏缺处理对根系伸长有益,其中以轻度水分亏缺处理(T1)的伸长作用最强;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处理也有助于根系伸长,但轻度水分亏缺处理(T1)对根系的伸长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不同天气类型和夜间在不同深度的测定 ,初步研究了江淮地区农田土壤CO2 排放状况。利用Excel拟合得夜间不同深度土壤CO2 平均排放速率分布公式为 :y =-0 .0 0 62x4 -0 .0 3 42x3+0 .64 13x2 -1.5 80 8x +2 .3 9;阴天的白天为 :y =1.85 49ex+8.892 3 ;晴朗的白天为 :y =0 .3 2 2 7x4 -4 .15 63x3+18.684x2 -3 4.43 4x +2 8.3 5 8。利用地表 0cm的数据计算得江淮地区农田CO2 排放速率为 10 .5mg/(m2 ·h) ,计算得高温期间 ( 5~ 9月 ,共 15 3d)江淮地区农田 (面积约 5 8.2× 10 4 hm2 )土壤CO2 总排放量约2 .2 4× 10 1 1 g。  相似文献   
39.
为了明确安徽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可利用潜力,基于安徽省20个气象站台1970—2020逐日日照时数数据,以亳州、合肥和黄山作为安徽的代表站点,分析安徽省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变化及可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太阳辐射量近51年来呈下降趋势。皖北地区太阳辐射量最大、波动也较大,皖中以及皖南太阳辐射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各代表站点太阳辐射量具有11年左右周期变化,与太阳活动周期具有一致性。安徽省总体处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利用期较长,日照稳定。安徽省屋顶可装光伏电池面积为1 277.51 km2,集中于安徽省中部及北部,占全省面积的0.9%,发电潜力约为2.05×1014kJ。  相似文献   
40.
试验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西洋参叶片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环境温度与湿度变化明显影响西洋参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西洋参植株生长势与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关系密切 ,健壮西洋参植株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及叶片气孔开张度对逆境的适应性和自调控能力均高于纤弱植株。晴天参棚 17.5 %、2 5 .8%和 35 .4 % 3种透光率下西洋参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不同 ,表现为午前高峰型、午间高峰型和双峰型 ;夏季强光高温条件下气孔导度和气温是影响西洋参叶片蒸腾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