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垦丰10号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1992年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92配制杂交组合,1993~1997年所内种植F1~F5代,并于F5代决选,品系号为垦97-402。1998~1999年所内鉴定试验和异地鉴定试验,2000~2001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02年进行生产试验。于2003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2.
1 选育经过垦丰11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1990年以北丰9号为母本、吉林2 0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90年配制杂交组合,1991~1995年所内种植F1~F5代,并于F5代决选,品系代号为垦95 3345。1996~1999年在所内试验地进行产量鉴定试验,1999年在异  相似文献   
23.
垦丰15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于1994年以绥农14号为母本、垦交9307(垦92-1895×吉林27)F1代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1994年配制杂交组合,1995~1999年所内种植F1~F5代,并于F5代决选。2000、2001年鉴定试验,2002年参加预备试验,2003、2004年参加区域试验,2005  相似文献   
24.
垦豆94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与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以垦丰20为母本,垦丰19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普通型大豆新品种。2018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18012。2015—2016年2年平均蛋白质含量40.64%,平均脂肪含量19.74%,2017年检测结果:蛋白质含量43.15%,脂肪含量17.80%。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925.9公斤/公顷,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30.5公斤/公顷,分别较对照合丰50增产5.2%和11.7%。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8天左右。适宜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 500℃区域种植。系谱分析可知垦豆94遗传背景丰富,兼具几个主栽品种优点。2018年大面积种植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大豆群体断条状况与单株产量补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一个主茎型和一个分枝型的大豆,研究了大豆群体断条状况与产量补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断条长度的增加,断条行产量呈二次方程式下降,相邻全苗行产量呈二次方程式上升。分枝型大豆产量补偿能力大于主茎型大豆。主茎型大豆产量补偿主要靠增加主茎的有效节数、英数、粒数和粒重:分枝型大豆则主要靠增加分枝数,进面增加全株的英数、粒数和粒重。断条还使其四周大豆的百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26.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7.
垦豆65为高产、稳产、耐瘠薄、适应性广的新品种。2013—2014年2年区域试验,共11个试验点,10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产量231.5公斤/亩,较对照绥农26平均增产5.5%。粗蛋白含量37.59%,粗脂肪含量22.15%;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抗灰斑病,适宜区生育日数119天。  相似文献   
28.
研究形成了一套黑龙江垦区苜蓿机械生产技术,包括7个优良品种、4种建植方式、17种适用除草剂、2份高效根瘤菌种、持续高产优质的适宜割期、防腐保质的收贮工艺与配套的半干青贮及添加剂青贮技术、种子田生产和隙地种草技术,获效益583.4万元.  相似文献   
29.
垦豆63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于2006年以垦丰9号为母本,垦97-65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7013。2014~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151.4kg,比对照合丰50增产9.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55.3kg,比对照合丰50增产11.3%。2014~2016年3年平均蛋白质含量为38.91%,平均脂肪含量为21.03%。垦豆63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中抗大豆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垦豆63植株高大,粒大,油分含量高,商品性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为精准鉴定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的表型性状,观察该群体在佳木斯的表现,研究其在佳木斯生态区的潜在育种价值,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共361份,采用重复内分组的设计方法,于2012-2014年在佳木斯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调查的性状均值为全生育期113.5d(92.5~136.0 d)、蛋白质含量39.8%(35.6%~45.0%)、脂肪含量21.5%(17.5%~24.2%)、蛋脂总量61.3%(57.4%~64.3%)、百粒重21.1g(8.2~32.0g)、株高101.2cm(54.9~142.6cm)、主茎18.6节(12.4~24.6节)、分枝2.5个(0.2-7.4个)、倒伏2.1级(1.0-4.0级)。2)按国际熟期组划分标准,佳木斯所处熟期组为MG0和MGI,属于这两个熟期组的品种,各性状的均值与群体总均值相近。MG000-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95~11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5~25 d;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较MG0-I高约1和1.5个百分点,株高和节数则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II的生育天数长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与当地品种相比较蛋白质和蛋脂总量均低约2%、脂肪低约0.5%,株高和节数分别高约10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III在佳木斯不能正常成熟,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佳木斯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佳木斯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中筛选出了用以改良不同性状的优异亲本,供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