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林业   558篇
农学   362篇
基础科学   313篇
  281篇
综合类   2320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238篇
畜牧兽医   1541篇
园艺   428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35份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Fuji’)芽变材料为试材,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分析和UPGMA聚类方法,对其基因组甲基化修饰水平、变异模式以及表观遗传变异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富士系得到不同的MSAP扩增,总DNA甲基化水平27.90%~36.16%,平均32.87%,双链全甲基化为主要甲基化方式;(2)富士芽变材料绝大多数位点保持了原有甲基化模式;(3)绝大多数芽变(68.57%)检测到全部的甲基化变异模式(12种),去甲基化频率极显著高于甲基化频率(P <0.01),且CG去甲基化极显著高于CHG;(4)36份种质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0.89(0.79~0.92),在聚类图上,富士原种分布在芽变系集中区外,新近发生的芽变系更倾向于聚在一起,着色系片红型和条红型芽变呈分散排布状态。总的来看,富士芽变的甲基化变异模式丰富,超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相伴发生,但以去甲基化为主;‘富士’着色芽变与其最原始品种富士,以及芽变之间发生了较大表观遗传变异;片红和条红型芽变聚类未表现明显偏好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展富士着色系芽变机理研究提供指导,可以CG去甲基化为切入点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为繁育马铃薯小种薯提供技术参考,设2种薯型和4个密度播植,研究不同密度下马铃薯原种繁育的产量和种薯规格情况。结果表明:整切薯播种密度为66700株/hm2时的马铃薯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1493.55 kg/hm2和30626.40 kg/hm2;密度为50025株/hm2时的整薯播种获得的小整薯最多,占5.88%;30~50g/个的小整薯率随播种密度的加大呈先增后减趋势;整薯播种的田间表现均优于切薯播种。桂北地区可选择50025株/hm2的整薯繁育原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不同施用方式对紫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腐殖酸活性肥、甘薯专用肥、氮磷钾复合肥对紫甘薯生产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处理相比,3种施肥方式都可以增加分枝数、最长蔓长及蔓粗,促进紫甘薯地上部的长势,鲜薯产量增加54.8%~67.7%,薯干产量增加67.3%~78.6%,腐殖酸活性肥及甘薯专用肥均能显著提高紫甘薯的综合食用品质及花青素含量。[结论]对于鲜食型品种及花青素型品种建议施用腐殖酸活性肥及甘薯专用肥。  相似文献   
104.
中优205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米质优。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杂交中稻中熟种和杂交晚稻迟熟种推广。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可在浙江省及邻近省籼稻区种植;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可在浙中、浙南低海拔地区种植。2004~2005年在浙江衢州市早夏制种,一般产量23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400kg/hm^2。现将其早夏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筛选防治樱桃茎腐病的高效、低毒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测定了9种药剂对樱桃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化学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最好,一年两地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90.79%、86.83%;化学药剂50%肟菌酯悬浮剂7 000倍液、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和30%王铜悬浮剂800倍液也都有较好的防效,防治效果为78.50%~85.76%;生物药剂80%乙蒜素乳油800倍液防效能达到73.35%,6%春雷霉素水剂1 000倍液和0.5%香芹酚水剂1 000倍液防效较低,为12.01%~32.48%。因此,化学药剂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和王铜等可以作为防治樱桃茎腐病的优选药剂,生物药剂乙蒜素也可以作为有效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成像遥感系统,在400~1 000 nm波段内采集低矮、混杂生长的荒漠草原退化指示物种的高光谱图像信息。分别在退化指示物种的开花期、结实期和黄枯期进行飞行实验,飞行高度30 m,高光谱图像地面分辨率2. 3 cm。采用特征波段提取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一种荒漠草原物种水平分类的方法,结合植物物候给出了中国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物种分类的推荐时相,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平均值分别达到94%和0. 91。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高光谱成像遥感技术及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较好地实现荒漠草原退化指示物种的分类,与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法相比,基于特征波段选择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法效果最好,分类精度最高。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低空遥感和卷积神经网络法提供了一种草原物种水平分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7.
根据陕西省秦川牛场秦川牛保种群30多年的记录统计,分析了该群体的世代间隔与留种方式。结果表明,该群体平均世代间隔为6.9年,采取的是对保种不利的合并留种,导致各种家系后代供量方差增大,尤其是公牛的女儿供量方差高达77.39,比平均女儿供量(5.84头)高13倍。不同始祖个体在后裔群中的血统分布也极不均匀。若能改进留种方式或设法降低选择强度,则可大大提高保种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以4年生欧美I-107杨为研究对象,首先测定了不同层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然后针对性地研究了P1(修掉冠长的1/5)、P2(修掉冠长的2/5)、P3(修掉冠长的3/5)以及不修枝(CK)等处理对杨树胸径、树高、材积及相对削度增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冠层高度的上升,杨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呈明显的分层性。修枝后第3年,P1处理的胸径和树高增量均最大,其中胸径增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树高增量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同时P1处理的材积亦是最大,分别比P2、P3和CK增加10.34%、33.33%和23.08%,差异达显著水平。此外,随着树干高度的上升,各修枝措施均有效地提高了原木相对削度的增量,减小了树干尖削度,使得树干通直饱满,从而提高了出材率。综合分析认为,P1修剪措施对4年生杨树的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9.
拉萨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效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高风险区,对污染控制与管理以及水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拉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包括降雨、地形和施肥影响因子的输出风险模型,识别流域各级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的地域单元。结果表明:1996年和2010年,非点源污染输出风险概率分别为50.0%和46.3%;非点源污染风险处于较高以上程度的区域面积分别为12 985.8和11 628.0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8.9%和34.9%;与1996年相比,2010年非点源污染风险程度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转换的总面积约为6 674.3 km2。拉萨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风险概率为中等,风险程度在局部范围内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高风险区域面积减少、低风险区域面积增加,但是中等和较高风险区域面积有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生产和水土流失是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巩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非点源污染问题,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营造控制非点源污染迁移的植被缓冲带。  相似文献   
110.
从潜伏期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淋巴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梯度PCR的方法获得MDV的L-meq、meq基因,将其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测序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L-meq、meq基因同源性很高,L-meq中只有180bp与meq不同。但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发病期病鸡淋巴组织中却只能获得MDV的meq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发病期L-meq基因消失的原因,试验对L-meq、meq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结构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meq基因中含有9个PRR(proline-rich-reapts)区域,meq中含有6个PRR区域,从而推断PRR区域可能与基因的转录激活及调控病毒DNA复制的功能有关,该180bp插入序列也许能解释初期感染MDV不致瘤的原因,同时也意味着L-meq基因对于潜伏期的维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