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6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黑龙江省5个生态区主栽的黑农号、绥农号、合丰号、黑河号、嫩丰号、丰收号、北丰号及省有代表性推广的大豆品种(品系)为材料,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的含量以东部低湿区(八五三农场、佳木斯)最高41.66%,脂肪含量以中南部黑土区(哈尔滨、绥化)最高21.25%,蛋白质含量与气象关系不明显,脂肪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52.
黑龙江省1986-2000年大豆育种研究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主要论述1986年-2000年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研究的成就和展望.在此期间,各育种单位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08个大豆优良品种,其中黑龙江省农科院育成81个,占75%.育成品种在生育期、产量、抗病虫性、品质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改善,育种技术得到了发展.并对育种存在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成果简介     
杜维广  满为群 《大豆科学》2005,24(4):274-274
“高光效大豆品种选育及高光效的光合生理基础”研究成果2005年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54.
探讨了我国大豆超级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及育种途径,及大豆超级种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为我国大豆超级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文应用东北地区4个主栽品种和两个国外品种为亲本,采用Griffing4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及F_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主要产量性状有较高的正向杂种优势。文中探讨了配合力分析的目的。指出MSg/MSs是杂交组合后代性状选择早晚的一个重要遗传参数。产量一般配合力大的优良亲本为黑农33、MA1388和吉林20。产量高,特殊配合力大的最佳组合为黑农33×MA1388。  相似文献   
56.
大豆叶片光合活性遗传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大豆育种工作者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把其结果做为指导大豆育种工作的主要理论依据。然而,对于光合作用遗传本质的研究最近才全面展开。光合作用的遗传规律,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我们曾研究了大豆有性杂交后代叶片光合作用遗传的控制。关于大豆光合活性遗传的研究,目前报导较少。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大豆光合活性,表观光合速率、希尔反应活性,叶绿素遗传特性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
花荚器官脱落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314份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质之间花荚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间花荚器官脱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荚脱落率变异系数为24. 37%,平均花荚脱落数、平均花荚脱落率分别37. 67个,34. 30%,变幅分别为11. 33~92. 57个,16. 29%~57. 94%。花荚脱落数随熟期变晚有增多趋势;花荚脱落率随熟期变晚有增大趋势。花荚脱落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最大为主茎节数(0. 442),其次为株高(0. 423)。各性状与花荚脱落率的相关程度依次为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重粒数空瘪荚数单株荚数分枝数。研究结果可为创制花荚脱落率低的高产新品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8.
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重要限制因素,进行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培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是有效解决干旱胁迫的最有效途径.在调动C3作物大豆内在C4途径来提高光合效率的大豆高光效育种总体思路基础上,提出了大豆抗旱性遗传改良的两条技术路线,即转抗旱内源或外源基因的转基凶育种技术路线和高光效育种及回交转育的技术路线,并指出二者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着重论述了大豆品种抗旱性与丰产性关系,耐光氧化特性与抗旱性关系,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概况及QTL标记辅助选择抗旱育种的方法.旨在为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9.
扁茎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种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茹  杜维广 《大豆科学》2000,19(2):115-118
本文分别在盆栽及大田条件下对中国扁茎大豆不同叶位叶片的空间分布、叶片大小及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茎大豆主茎上叶片的数量明显多于普通型大豆,是普通型大豆的2.2倍,且在主茎上的分布不均匀,上部叶片较为密集。不同生育时期,其光合速率最大的叶片比普通型大豆偏下。上部叶片较小且光合速率较低。同一轮的叶片间光合生理参数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0.
大豆品种感染SMV后,感病植株各生育阶段(R1、R3、R5)单株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低于健株,叶片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表明:SMV的侵染抑制了大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而促进行了氮化物的代谢合成各种氨基酸,以利于SMV的复制与增殖。天门冬氨酸(ASP)、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组氨酸(His)在感病品种中含量的显著增加,是大豆植株感病的又一生化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