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绵阳市农科所根据四川省生态特点,选育出了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良种绵单一号。本文着重对绵单一号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其栽培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审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由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最新育成、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大穗型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10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国家级推广品种;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示范推广,绵麦367被农业部推荐为2013-2014年度全国小麦主导品种。重点阐述了绵麦367和绵麦5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小麦绵阳32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绵阳市农科所育成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阳32(原代号MS1)是运用两系法以重庆温光型两系不育系C49S-89与自育恢复系J17杂交组配而成的强优势杂交组合。本文介绍绵阳32特征特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高产制种以及亲本繁殖等技术,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1亲本选配及选育过程1992年重庆市作物所成功育成居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为小麦杂优利用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年,我所引进其核不育材料C49S,并连续两年对其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以观察和验证其育性变化和育性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C49S的不育期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2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磷肥与密度,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绵麦42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 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6.35-250.65×104/hm2基本苗,纯氮量182.85-197.55 kg/hm2,P2O5用量119.4-130.8 kg/hm2,K2O用量79.65-113.85 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复合杂交方式,育成适宜西南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需要的小麦新品种绵麦41。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泛,综合抗病性突出,品质伏良。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02)。本文针对绵麦41生长发育特性,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南麦区气候生态特点和生产发展需要,育成小麦新品种绵麦40.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泛,综合抗病性突出,品质优良.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6 002.本文针对绵麦40生长发育特性,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3年选用自育中间材料05363-8-1(组合为自育品系绵阳87-24与引进材料81026-0-1-2杂交育成)作母本,绵优2号(绵阳11号/Alondro"S"//77-D30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及追肥时期对小麦新品种绵阳30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达极显著水平,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密度与追肥时期对产量影响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五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磷肥、追肥时期、密度、钾肥。同时得到,在川西麦区绵阳30号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156.6~183.0万/hm^2基本苗,纯氮量159.3~166.95kg/hm^2,P2O5用量137.625~144.375kg/hm^2,K2O用量216.75~244.5kg/hm^2,追肥时期以拔节期或孕穗期为宜。同时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阳30号的最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1月1日。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发挥弱筋小麦绵阳30号的高产、优质潜力,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特进行了两年的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影响绵阳30号品质的主要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密度,施磷量与追肥时期对品质影响较小.②绵阳30号的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为:播种期为10月20日至11月1日,密度为195.6~205.8万/hm2基本苗,纯氮用量81.9~88.2kg/hm2,P205用量61.5~67.5 kg/hm2,K20用量151.5~164.25kg/hm2,氮肥追肥时期以拔节期为宜(氮肥基追比为7:3).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喜欢饲养宠物和喜欢进食生肉的人越来越来多,而人弓形虫感染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报道,羊弓形虫感染率在5.71%~29.82%不等[1-2],诸多感染也给养羊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1弓形虫病概述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体内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是一种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