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2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132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与消化法对山羊耳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生长稳定,5~7d有细胞生长,15~18d长满单层;消化法培养的细胞,通过简化酶作用时间及用量的调控,可得到较为单一的成纤维细胞,且经过4~7d生长后能形成单层.同时对细胞培养过程中常遇到的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动物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62.
运用树种叶面积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重要值、优势度指数等量化地描述福州市5个区的绿地树种结构特征及其生长与适应性。结果显示,从植被物种可用资源的角度看,福州市的绿地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无论绿地总体面积还是树种数量都达不到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3.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群不同叶龄叶属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灵石山100-900 m海拔梯度上米槠林分布的范围内,对米槠林优势种群不同年龄叶片的叶属性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属性有显著的叶龄间以及种间的差异;不同年龄叶片叶属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叶片性状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叶片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不同,不同年龄叶片对相同环境的适应策略也有差别,但各种环境下植物的各种叶片性状满足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相似文献   
264.
人工栽培雷公藤醇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醇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50mg/kg的雷公藤各器官醇浸提液对杉木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5.
目的探讨泥石流频发流域不同气候类型失稳性坡面土壤密度与生物量特征及其关系,是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恢复的先决条件,对促进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及其变化的准确评估极为重要。方法选择蒋家沟流域温带湿润山岭区(大地阴坡和小尖风阳坡)、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多照沟阳坡)、亚热带干热河谷区(大凹子沟阴坡和查菁沟阳坡)3个主要气候区为研究区,在各气候区失稳性坡面的不同区段(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设置样地,进行植被群落调查、植物和分层土壤样品(0 ~ 5 cm、5 ~ 10 cm、10 ~ 20 cm)采集,测定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土壤密度等。结果(1)乔木生物量在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显著高于温带湿润山岭区(P < 0.05);凋落物生物量则表现为温带湿润山岭区显著高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P < 0.05);在无乔木分布的亚热带干热河谷区失稳性坡面,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表现为稳定区 > 失稳区 > 堆积区(P < 0.05)。(2)不同气候区失稳性坡面的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关系符合根冠异速生长幂函数模型,表现出稳定的生长比例。(3)总体上,气候区和坡面不同区段及其交互作用对生物量和分层土壤密度均存在显著的影响(P < 0.05),但不同气候区坡面土壤密度空间变异不大,表现为弱变异性。(4)随0 ~ 5 cm土壤密度增大,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下降,但根冠比无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阐明了泥石流频发流域土壤密度、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和根冠比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系统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促进了环境因子对植被调控机制方面的认识,对基于环境因子效应开展生态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6.
267.
福建柏为柏科福建柏属唯一树种,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以及南方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系统梳理了1976—2020年福建柏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动态、研究热点、来源、机构、基金、作者及其文章影响力、涉及学科。结果表明:近40年国内外学者们对于福建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福建柏研究的文献量可分3个阶段:第Ⅰ阶段(1976—1996年)萌芽期;第Ⅱ阶段(1997—2017年)较快发展期;第Ⅲ阶段(2018—2020年)平稳发展期。Web of Science中涉及了很多全球性灾害性气候,其研究趋势更强调对福建柏的保护;CNKI中对福建柏混交林的生态效益研究热情最大,对福建柏种源的研究位居前列。福建柏的保护与生态效益的进一步挖掘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68.
为了解农林院校生态环境类相关专业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感知情况,运用秩和检验与卡方检验方法分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学生群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相关专业及课程的感知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其对学生自愿报考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的感知程度以及毕业择业方向等均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增强了受访学生的自豪感和专业自信心,特别是在非第一志愿报考所就读专业的学生或入学之初对专业没兴趣的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基于生态文明感知分析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课程为例,提出了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形式,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增强对生态文明及生态环境类相关专业核心价值的认同,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感知度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69.
桉树内生菌对尾巨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菌液浇施方法对尾巨桉幼苗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接种30d后进行低温胁迫.结果表明,处理1、7、5、6、9、3、2、8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71、2.28、1.98、0.77、0.61、0.61、0.26、0.08℃.植株在低温条件下,处理1、7、10、5、8、2、6、4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4...  相似文献   
270.
为了促进小江流域生态恢复和景观生态合理规划设计,运用RS和GIS技术,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角度,对地震灾后北川县苏保河小流域景观格局和破碎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地和农田是苏保河小流域的5种主要景观类型,其面积和周长之和分别占全流域的84.51%和73.98%;各景观类型面积大小顺序与周长大小顺序基本一致,但其各个景观要素内各斑块周长和面积分布极不均匀,尤其以阔叶林、道路和沟道最为明显;经受过自然灾害或受人为干扰强烈的区域景观破碎度明显高于植被覆盖区域景观;不同景观斑块形状不一,道路和沟道的形状最不规则,而光板岩形状最接近正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