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9篇
  3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1.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形态生理及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CO2浓度升高使作物光合效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根系发达、株高增加、生育期缩短、产量提高、品质下降.因此,作物育种应培育相对晚熟品种,加强抗倒、抗病虫育种,注重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2.
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24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吉杂124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107为父本杂交而成的高粱杂交种。适宜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地区,黑龙江省的第Ⅰ积温带,内蒙古的东部地区种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一般产量为9.5~11.0t/hm2。  相似文献   
13.
吉甜2号南引生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吉甜2号引种于珠三角的生育特性研究,认为5月10日播种生物产量高,4月30日播种子实产量高;8月中旬叶面积及含糖量均达到最大值;株高与茎粗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甜高粱资源与利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中国甜高粱注册资源374份,其中地方品种159份,选系(品种)207份,不育系和保持系4对。分布在17个省市区。从云南到黑龙江,从上海到新疆均有种植。通过异地鉴定和系统选育,培育、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品种;经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组配青贮型和加工利用型甜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甜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光合效率高等生理优势,还具有用途广泛的特点,即可作为牛羊鱼饲料,又可作为加工糖、白酒原料,残渣还可生产纸和纤维板,更重要的是作为能源作物栽培前景广阔。但是在甜高粱生产利用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提高,首先育种要改良抗倒性、提高含糖量,栽培要解决逆境栽培和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工解决贮藏、高效菌株选育和生产成本及残渣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甜高粱资源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士杰  刘晓辉  李玉发  李继洪 《种子》2005,24(11):46-47
中国甜高粱资源374份,其中地方品种159份,选系(品种)207份,不育系和保持系4对.分布在17个省市区,从云南到黑龙江,从上海到新疆均有种植.通过异地鉴定和系统选育,培育和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品种;经甜高粱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组配青贮型和加工利用型甜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玉米黄改系耐旱性材料筛选与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正常水分、花期干旱、全生育期干旱3种水分条件下,对25份玉米黄改系材料和亲本黄早四进行耐旱性鉴定并筛选耐旱材料。结果表明,花期干旱胁迫和全生育期干旱胁迫条件均可进行耐旱性鉴定。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穗部性状(单穗穗重、单穗粒重、百粒重和耐旱系数)、粒型性状(粒长)和花期性状(开花吐丝间隔,ASI)能够作为耐旱筛选性状,株型性状作为筛选的参考性状,粒型性状(粒宽和粒厚)不能作为筛选性状。根据干旱胁迫的筛选,获得9份黄改系耐旱性材料。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吉杂122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并介绍了该品种的适应区域、栽培技术要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粒用高粱育种近10年来进展缓慢,今后应以高产为目标,以多抗、耐密、广适为核心,以优质为保障。(1)组织高粱育种单位、育种者之间进行科研大协作,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技术储备,重视农艺性状选拔,创造新种质;(2)适应气候条件变化,选择相对较晚熟的杂交种,有利于提高产量;(3)重视改善品质,根据用途培育优质高产杂交种;(4)提高抗逆性和耐密性,增强抗倒性;(5)不同类型间亲缘关系要清晰,以保持和提高两亲间的杂种优势;(6)改进和强化育种选择方式,增加F2代群体株数,保证种植密度,强胁迫环境下选择,提高选择强度;(7)改进和完善种子繁殖制种技术,保证新品种的繁制质量和数量,建立优良杂交种推广体系;(8)促进粮食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利于高粱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粒用高粱的特点、生产现状,探索吉林省西部粒用高粱改善途径,认为高梁改良应以改善株型、增加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为主.重视资源收集和提高抗性,培育适宜吉林省西部高梁产区的耐盐碱、抗旱性强的优良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