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7篇
农学   66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对大穗型小麦新品种绵阳30号在丰产性、商品性、抗逆适应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2.
四倍体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ssp.turgidum)地方品种矮蓝麦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矮秆基因资源,经鉴定其矮秆特性对外源赤霉酸敏感。2012年配制矮蓝麦与2个高秆圆锥小麦的正反交组合,2012—2013年在四川绵阳分别种植F1、F2代和F2:3家系,对株高的遗传分析表明,矮蓝麦的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BSA法构建高秆和矮秆池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对矮蓝麦/青稞麦F2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将目标基因定位于7AS染色体上,与标记GWM471的遗传距离为2.5 c M。矮蓝麦与矮秆番麦正反交的F1和F2群体表现非常相似的株高变异特征,初步推测矮蓝麦的矮秆基因是Rht22;进一步用高通量SNP和DAr T标记对两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现二者的遗传相似性高达98.7%~99.3%。因此认为,历史上矮蓝麦和矮秆番麦可能是同一品种,是通过人为交流而传播到不同地方。矮蓝麦携带的矮秆基因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中降低株高能力中等或较弱,在育种中需要聚合其他矮秆基因而被利用。  相似文献   
93.
绵阳 30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特色的最新优良品种 ,其组合为绵阳0 182 1/ 83选 130 2 8/绵阳 0 5 5 2 0 - 14(原代号为绵阳 96 - 12 )。2 0 0 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丰产性突出 ,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1998、1999两年参加四川省雅安地区区试 ,平均单产 3790 .5kg/hm2 ,比对照绵阳 2 6、川麦 2 8增产 11.2 %;1999年参加全国长江上游组区试 ,2 0个试点平均单产 42 15kg/hm2 ,比对照绵阳 2 6增产7.5 %,2 0 0 0年继续区试 ,2 0个试点平均单产 5 5 18.5kg/hm2 ,比对照绵…  相似文献   
94.
95.
1986-1990年唐村柿子品种调查的基础上,于1996年在全 范围内又进行了1次调查,经整理共有12个品种类型,在群众历史选择下形成了以鲜食品种千岛无核柿和加工品种冬柿类型为主栽品种的农家地方品群群,并进行基地造林,选优良单株,建立采穗圃等工作。  相似文献   
96.
绵阳 31号是我所以自育品系绵阳 90 - 31 0为母本 ,引进材料川植 89- 0 76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后 ,于 1 997年育成 97- 392 ,因株高、抗性分离 ,从中选择优良单株 ,经夏播加代选择和繁殖 ,育成 392 - 2 7优良品系。该品系于 2 0 0 1和 2 0 0 2两年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表现丰产性好 ,抗病性突出 ,商品性好 ,于 2 0 0 2年 9月通过四川省品审会审定并定名为绵阳 31号 ,在全省推广。1 绵阳 31号的基本性状春性 ,早熟。全生育期 1 85 d左右。幼苗较直立 ,长势中等 ,分蘖力较强 ,成穗率高。株高 80 cm左右 ,植株整齐 ,耐肥抗倒力强 ,成熟时落…  相似文献   
97.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及其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C49S-89/J-17)系以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C49S-89为不育系,用自育品系J-17为恢复系组配而成的强优两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在各级试验中表现突出。采用不育系种植密度8万/667m^2和2:20行比等技术制种, 其制种产量可达220kg/667m^2以上。是一个极具希望的两系杂交小麦强优组合。  相似文献   
98.
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和1993年以自育中间材料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具有绵阳系列品种特色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主要持点是丰产性好,抗病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高适中,穗层整产,穗大粒多,籽粒白皮大粒,饱满均匀,商品性突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两品种于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定名推广。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讨决定小麦品种间杂种F1代粒重的主要因素,为选育化杀杂种小走提供依据,对小走事规材井与杂种F1代粒重与灌菜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品种问杂种F1代的粒重优势与各灌菜性状的关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小麦常规材料的粒重主要由乳熟期充实速率与同化产物合成数量所决定;(2)小走品种同杂种F1代的粒重主要是由籽粒形成后期与乳熟期充实速率所决定;(3)小麦品种间杂种F1代籽粒形成后囊与乳熟期充实速率的杂种优势决定了粒重杂种优势。因此,可用双亲籽粒形成后期与乳熟期充实速率的平均值来预潮其杂种F1代的粒重。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粗蛋白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0.377,决定系数(R2)=96.8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粗蛋白的预测均方差(RMSEP)=0.950,相对偏差(RSEP,%)=8.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