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3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篇
  123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81.
试验表明,无论是豆科还是禾本科作物,其籽粒增产量和生物学产量与磷肥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小麦对磷肥反应比所谓“喜磷”的豆科作物并不逊色,每公斤P_2O_5可增产小麦生物学产量38.9kg/亩,比豆科作物高出56.3%~84.1%;可增产籽粒19.6kg/亩,比豆科作物高62.7%~108.1%;由于施用磷肥,小麦籽粒的增产量比豆科作物的干物质增产量还高7%~13%.单位面积上小麦吸收的总磷量比毛苕和豌豆分别高出38%和55%,从肥料中吸取的磷素比豌豆略高,而低于毛苕。磷肥利用率也是如此。整体看来,小麦对磷肥的反应比豆科作物的毛苕、豌豆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2.
小麦吸氮规律与土壤中矿质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小麦吸氮有两个高峰:一是播后1月(分蘖期),二是来年2月(返青期)。小麦生长后期,植株吸收的氮素不但无增,反而明显减少。种与不种作物,土壤矿质氮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整个趋势是,随着温度升高,NH_4~+-N不断减少,在种植作物情况下,减少更剧烈;NO_3~--N大致趋于稳定。后期,种与不种作物土壤中的NH_4~+-N和NO_3~--N含量基本一致,表明种作物的土壤,矿质氮在作物生长后期得到了恢复。不管种植作物与否或休闲期长短,土壤中的矿质氮最后都维持着大致一样的较低水平,有趋低现象。  相似文献   
183.
早熟机采棉垦4432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自育的石选87在天然重病地中的变异单株定向选择,通过南繁北育培育而成。2004-2006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早熟组)。  相似文献   
184.
综述了土壤生物体氮(土壤活体微生物所含氮素)的测定方法,土壤中生物体氮的含量及变化,土壤生物体氮与土壤可矿化氮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生物体氮的有效性及供氮意义。  相似文献   
185.
在过去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常栽的10个冬小麦品种(陕253;陕229;小偃503;陕农78;陕225-47;小偃22;小偃128;小偃6号;西农1043;西农2208)的氮效率类型划分,从中选择氮高效高响型(小偃22)和低效低响型(小偃6号)2个冬小麦基因型,在高、中、低3个不同施氮水平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进一步研究其氮效率差异,并通过测定关键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光合作用日变化等生理代谢指标探讨了产生这种差异的作用机理,以便为进一步选育氮高效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小偃22的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小偃6号,施氮提高了其氮素利用效率。同时,比较了引起2个小麦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发现氮高效基因型在拔节期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高于氮低效型。  相似文献   
186.
采用土壤平衡气室法和密闭气室法,对玉米生长期对照(不施氮肥)和施氮处理(180 kg/hm2N)黄土区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土壤剖面中N2O主要产生于7月和8月,且60 cm土层的N2O浓度最高,10 cm土层最低;施用氮肥不仅增加了土壤剖面中N2O的浓度,而且增加了土壤表面N2O的排放通量,玉米生长期对照和施氮处理的土壤表面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0.95±4.13)和(22.41±8.69)μg/(m2.h)。对照和施氮处理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土壤表面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施氮处理土壤剖面中N2O浓度和N2O排放通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土壤NO3--N含量是土壤N2O产生和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7.
应用玉米、小麦田间试验检验了土壤氮素矿化强度及数量的预报值。土壤氮素矿化势N_0用培养试验所得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求得,对矿化常数K的温度校正,比较了笔者建立的间歇淋洗加砂模型和间歇淋洗不加砂模型的适用性,对矿化量的水分校正采用Stanford等人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间歇淋洗不加砂模型能很好地预报玉米生长季的土壤氮素矿化强度及数量,两种模型预报小麦生长季中的氮素矿化强度及数量均不理想,这与小麦生长季土壤温度变化大、返青拔节期吸氮肥量剧增有关。  相似文献   
188.
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的氮磷利用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玲  王朝辉  李可懿  顾炽明  李生秀 《土壤》2011,43(4):558-564
以9个旱地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旱地冬小麦品种氮、磷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籽粒和地上部吸氮量、吸磷量、氮磷收获指数、氮磷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不同产量水平品种的籽粒和地上部吸氮量、吸磷量均提高,高产品种随养分投入增加而提高的敏感程度高于中产和低产品种。氮磷收获指数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低养分投入水平下,高产品种的氮肥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分别较低产品种高222%和49%;磷肥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分别较低产品种高766% 和49%,高投入降低了各产量水平品种的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9.
硝态氮难以在菠菜叶柄中还原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  王朝辉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94-2299
【目的】蔬菜硝态氮过量累积危害人类健康,叶柄是蔬菜硝态氮累积的主要器官,揭示其累积硝态氮的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以3个菠菜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氮水平进行盆栽试验,在不同生长期采样,测定叶柄硝态氮含量、内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细胞的硝态氮代谢库与贮存库大小,以及加入叶片硝酸还原酶后叶柄组织的亚硝态氮生成速率。【结果】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其硝酸还原酶活性、代谢库大小无明显关系,但内外源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比值高、贮存库小,加入叶片硝酸还原酶后叶柄组织的亚硝态氮生成速率高的品种,其叶柄硝态氮含量低。【结论】叶柄潜在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实际表达程度、叶柄细胞液泡的大小、硝态氮由贮存库(液泡)进入代谢库(细胞质)的难易程度是造成硝态氮难以在叶柄中还原及品种间叶柄硝态氮含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0.
冬小麦芬蘖期氮素亏缺时间对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含 1/ 9强度氮素的 Hoagland营养液 ,对分蘖期小麦分别进行 5 ,10和 15 d的胁迫处理 ,以生长在正常 Hoagland营养液中的小麦为对照 ,探讨了氮素胁迫时间对冬小麦叶绿素、硝酸还原酶活性 (NRA)、可溶性蛋白、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胁迫 15 d后 ,叶绿素含量下降 ;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胁迫后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 ;叶片与根的硝态氮含量在胁迫后均低于对照水平 ,但变化趋势一致 ;铵态氮含量在胁迫后 5 ,10 d高于对照水平 ;胁迫 5 d时根系活力和根系还原活性高于对照且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