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3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篇
  123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群体生理参数,探索北疆农田生态条件下杂交棉产量形成机理,为制定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疆棉区主栽品种新陆早33号为对照品种,田间取样测量叶面积和各器官干重,计算各时期生物产量和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研究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4号和常规品种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的差异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新陆早44号和新陆早33号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在盛铃期达到最大,分别为4.36和4.72,LAI>4的天数分别持续42和28 d;全生育期的总光合势(LAD)分别为2.87×106和2.79×106 m2·d;光合生产率在盛蕾期至初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9、17.78 g/(m2·d);最大生物量积累出现天数和速率分别为84.2 d、27.6 g/(m·d)和85.8 d、26.5 g/(m·d);成熟后,新陆早44号的生物产量和籽棉产量分别为出现早和积累速率高是新陆早44号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2.
黄土高原不同生境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植被和土壤类型,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别采集22个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测定其结构体组成,分析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子。【结果】黄土高原22个土壤样品结构体的分形维数为2.267~2.843。土壤类型不同,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维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形维数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9和-0.640 7(n=22)。对黄土正常新成土,除5~10 mm结构体外,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各粒径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正负相关性以0.25 mm为界,即其分形维数与>0.25 mm的结构体含量呈负相关,与<0.25 mm的结构体含量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结构体分形维数与0~0.25,1~2,2~5,5~10 mm结构体含量的偏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而与0.25~1 mm结构体含量的偏相关系数不显著。【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土垫旱耕人为土结构体分形维数最低,干润砂质新成土结构体分形维数最高,同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也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分形维数表现为人工林地>农地>自然林地>裸地。  相似文献   
153.
长期施肥磷素盈亏及其对土壤磷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不同处理土娄土磷素去向和盈亏(平衡)及其对耕层土壤全磷、Olsen P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吸磷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作物对磷的利用有奢侈吸收现象;土壤耕层全磷、Olsen P及其增加量与土壤磷素盈亏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随肥料施入土壤的磷主要累积在土壤耕层(0~20 cm),施肥过高,特别是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会引起磷向土壤剖面下层淋移,M1NPK、M2NPK、SNPK、NPK和PK处理分别有34.7、33.0、2.2、8.8和6.4%的磷在100 cm土体内去向不明,有可能被淋洗到更深的土体中。长期不平衡或大量施磷,磷累积表观利用率低于15%,而平衡施肥,可以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154.
新陆早53号属早熟陆地棉品种,早熟性、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机械采收。采用膜下滴灌机采栽培模式,北疆棉区4月中旬播种,精量点播,保苗24万~27万株/hm2;6月中旬滴头水,生育期滴水7~9次,每次滴量450~675 m3/hm2,滴水间隔12~14天,9月初停水,总滴量4 200~4 500 m3/hm2;随水施肥为主;化调3次,一般在1~2叶、6~7叶及打顶后进行,缩节安用量视长势而定;7月上旬打顶,株高控制在75 cm左右;坚持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55.
<正>在化肥中,氮肥占有重要地位。不论从全世界来看,也不论从我国来看,化肥增长的部分主要是氮肥。1961年,我国氮肥用量仅约占全世界氮肥总用量的5%,而1980年用量已上升至20%。1996年以后,氮肥用量已达到或超过2500万吨,占化肥总用量的60%以上,占全球氮肥用量的30%,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氮肥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6.
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脲酶、蛋白酶活性随小麦生育时期推进呈现出两个峰值,蔗糖酶先降后升再降,呈倒‘S’型曲线,脱氢酶在越冬、成熟期高,其它生育期低,曲线似‘U’型,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返青后呈急剧上升,拔节后缓降。0~20 cm酶活性普遍高于20~40 cm;施肥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使脲酶活性提高60.3%,蛋白酶活性平均提高36.0%,蔗糖酶活性平均提高36.7%,脱氢酶活性平均提高100%,过氧化氢酶平均提高33.8%;土壤酶活性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大小顺序是:脲酶>脱氢酶>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氮肥形态对小麦不同生育期5种土壤酶的影响各异,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  相似文献   
157.
冬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肥只有1个品种),施氮处理均施N 150 kg hm-2,研究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响应的差异及其与不同深度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试验表明,同一形态不同氮肥品种之间的增产差异显著低于不同形态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形态氮肥的小麦产量、增产量和增产率的平均值,硝态氮肥最高,硝态氮、铵态氮组合次之,铵态氮最低。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随土壤累积硝态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累积量越低,氮肥增产效果越突出,硝态氮的效果也越显著。由此可见,土壤累积的硝态氮量是决定氮肥肥效的主要因子,也是决定不同形态氮素效果的主要因子。只有在硝态氮累积量低的土壤上,氮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硝态氮也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8.
新陆早53号属早熟陆地棉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突出,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耐黄萎病。植株主茎出叶间隔三叶期后加快,进入生殖生长后延长,营养生长在蕾期较快;蕾、花、铃生育节奏表现为同位快于邻位,内围快于外围,内围成铃显著多于外围,不同部位所获≥10℃的有效积温随着果枝台位的升高而降低;不同部位棉铃的经济性状及纤维品质变化不显著。由此提出以促早熟为核心的高密度、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9.
不同类型棉花种衣剂的使用效果不相同。在包衣棉种出苗过程中,不同温度、湿度也可导致不同类型棉用种衣剂的保苗及防治苗期病虫害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不同播期试验表明: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各类种衣剂的使用效果都较好;温度较低时,种衣剂PⅡ-8、PⅡ-4和常规拌种能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而克百威则客易导致烂种。  相似文献   
160.
新陆早32号(原代号垦1014)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引进国外品种拉玛干77,经天然重病地中的变异单株定向选择培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命名。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25天左右,属早熟陆地棉。植株筒形,Ⅰ式果枝,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坚硬、茸毛多。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深绿,果枝叶量小,植株清秀,通透性好。中后期生长势较强,不早衰。棉铃卵圆形,结铃性强,铃中等偏大,吐絮畅,絮色洁白,含絮力适中,易采摘。株高65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5.1,始节高度15~20cm,其形态特征适宜机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