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水土流失是限制山区坡耕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为探讨农作物根系固土机理,采用无侧限压缩试验测定了素土、玉米和大豆成熟期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WinRHIZO(Pro.2019)根系分析系统测定了根系构型特征,分析了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与根系特征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玉米和大豆根系能显著增强土体抗剪强度(P<0.01),其根土复合体强度相对素土分别提高了117.65%和71.91%;(2)两种农作物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重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D≤1mm细根对黏聚力增量Δc的贡献大于其他径级根系;(3)根系构型性状中,玉米根分支数高于大豆45.44%且各径级根系分布更均匀,其根土复合体随含根量的增加,在破坏时表现出弱应变硬化特征且裂缝拓展变缓,侧向变形减小。综上农作物根系均能增强土体抗剪强度,但根系结构类型不同则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同,细根和分支数较多的玉米根系更能有效增强土体强度和约束变形,因此须根系玉米对表层土体的固持能力优于直根系大豆。坡耕地利用中,可以通过合理布局须根系农作物来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2.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系对土壤的固持作用可以减轻坡耕地土壤的养分流失,测定农作物根系对径流中养分流失的影响可以从侧面评价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作用。选取云南主要农作物玉米、马铃薯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生育期内坡耕地的产流次数、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中养分流失量以及通过采用剪切箱,在农作物生育期对玉米、马铃薯单作与间作等3种种植模式下的作物根系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常规管理条件下,与单作模式相比,间作模式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玉米马铃薯间作产流次数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分别减少4次和2次;在开花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0.49%,27.15%;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减少了49.67%,40.31%;在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径流携带总磷养分流失最少,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分别减少了78.06%,73.98%。成熟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达到显著水平(P0.05),间作处理较马铃薯单作、玉米单作处理根长分别增加了80.06%,73.54%。在全生育期,玉米马铃薯间作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与径流中总氮养分流失量分别达到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间作种植模式下农作物根系较单作更发达,更有利于控制径流中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33.
为探讨连续统去除法估算枸杞叶片含水率的潜力,以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失水法和烘干法测定枸杞叶片含水率,采用连续统去除法对原始光谱反射率进行处理,分析连续统去除光谱对含水率的响应特征,分析连续统去除光谱、吸收特征参数与叶片含水率的相关性,并建立枸杞叶片含水率估算模型.研究表明:连续统去除光谱能放大吸...  相似文献   
134.
为探究植物根系形态对紫色土风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典型植被(即锥连栎、华西小石积、牛筋草和裸地)覆盖条件下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以探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不同土层根系分布的形态特征对各土层的养分含量和化学蚀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地(CK)和乔木、灌木、草本覆盖下紫色土化学蚀变指数分别为:73.98~78.87、78.53~84.68、77.89~82.18、77.91~81.04,且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各植被的根系均集中分布于0~20cm土层,不同植物根系体积存在明显差异,乔木、草地和灌木覆盖下的根系体积较裸地相比,分别增加了145.17%、144.78%、74.98%,乔木、灌木和草本的根系表面积与裸地相比,分别增加了651.16%、610.79%、181.62%。土壤中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M、AN、AP、AK含量呈降低趋势,裸地和乔木覆盖下的紫色土pH呈增加趋势,而草本和灌木覆盖条件下紫色土pH则呈相反趋势。基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CIA值与土壤SOM、A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高达0.52、0.59;土壤pH、AP含量与土壤CI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CIA值与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高达0.69, 0.62。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对于土壤的化学风化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5.
 通过采用自制的剪切箱和锚杆拉力计对玉米(云瑞8号,Zea mays.L)根系在10cm和20cm两个深度上和空地样方的固土能力进行了原位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施加相同载荷时,两种深度空地样方位移大于有根玉米样方;20cm深度样方位移为4个样方中最小。作物扎根越深,达到剪切分离样方特征点所需的载荷越大。10cm玉米样方屈服拉力点载荷为2.7kN,抗拉极限点载荷为2.9kN;20cm玉米样方屈服拉力点载荷为3.6kN,抗拉极限点载荷为3.61kN;10cm空地样方两点载荷分别为2.3kN和2.5kN;20cm深度空地样方载荷分别为3.1kN和3.4kN。该方法可直接量化测定玉米根系固土能力,为农业水土保持提供了有效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6.
油菜根系固土拉力的原位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锚杆拉力计和自行设计的剪切箱对不同根系密度的油菜根系固土能力在10cm深度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表明,当施加载荷达到35kN时,生长有油菜的土壤样方1(根系密度为111kg/m3)位移为380mm,生长有油菜的土壤样方2(根系密度为057kg/m3)位移为460mm,而裸土样方位移为497mm。土壤样方内根系密度越大,达到土壤样方与土体分离的特征点所需要施加的载荷就越大。土壤样方1的屈服拉力点为35kN, 抗拉极限点为40kN;而土壤样方2的屈服拉力点为31kN,抗拉极限点为35kN。该测定方法可以在水土保持上作为评价不同作物(植物)固土能力的有效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137.
油桐的价值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油桐的价值和市场需求前景,指出油桐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桐的发展途径,以期为油桐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探明柳枝稷对常见杂草的化感效应,为杂草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利用柳枝稷成熟期根、茎提取液处理牛筋草、反枝苋及狗尾草的种子,以种子发芽率为种子萌发的参数,以胚根、胚芽长度变化为幼苗的生长参数,研究柳枝稷对3种杂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柳枝稷对3种杂草具有化感作用,高浓度柳枝稷根、茎提取液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以及幼苗芽和根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的柳枝稷根、茎提取液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以及幼苗芽、根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LC-MS检测,柳枝稷含芦丁、槲皮素-3-O-鼠李糖苷以及槲皮素-3-O-葡萄糖苷3种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39.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设施蔬菜建设中,对蔬菜种植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在设施蔬菜建设中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优势,阐述了相应具体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设施蔬菜建设中应用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0.
稻草、黄麻纤维、棕榈叶的吸水性和腐解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表覆盖物吸水特性直接影响径流产生过程,而其腐解特性又关系到地表覆盖物保水保土作用的持久性,因此本试验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稻草、黄麻纤维和棕榈叶分别在5min,10min,30min和1h,6h,12h,24h内的吸水性差异以及100d内的腐解情况。结果表明:在浸泡5min和10min时,吸水量为黄麻纤维 >稻草>棕榈叶,而从30min~24h期间,则为稻草>黄麻纤维>棕榈叶。3种材料的吸水速率在5min时最大,以后不断减小,且在24h内未达到吸水饱和;在腐解100d内,黄麻纤维腐解残留率最小,稻草最大,棕榈叶居中,三者都是前40d腐解较快,黄麻纤维和棕榈叶在后期腐解趋于平缓,而稻草则在后期腐解速率有增快趋势;腐解过程中3种材料的土壤含水量、温度变化大部分情况差异不显著;C/N比都逐渐减小,后期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