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海棉区1995年以来转Bt基因抗虫棉与抗虫杂交棉的品种、分布、表现和抗虫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指出以中棉29为代表的抗虫杂交棉能集抗虫性和丰产性于一体,适于在本棉区种植,且颇受棉 农的欢迎。文中还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种植抗虫杂交棉有利于间套种,达到增效增益;能协调害虫和天敌的关系,使天敌数量增加24.28%~148.21%;可以减少治虫成本1/2,减轻了环境的污染;抗虫杂交棉产量可比常规棉高1~2成,利于增产增收;并且还能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等结论,同时,对本地区抗虫杂交棉利用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海棉区1995年以来转Bt基因抗虫棉与抗虫杂交棉的品种、分布、表现和抗虫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指出以中棉29为代表的抗虫杂交棉能集抗虫性和丰产性于一体,适于在本棉区种植,且颇受棉农的欢迎。文中还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种植抗虫杂交棉有利于间套种,达到增效增益;能协调害虫和天敌的关系,使天敌数量增加24.28%~148.21%;可以减少治虫成本1/2,减轻了环境的污染;抗虫杂交棉产量可比常规棉高1~2成,利于增产增收;并且还能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等结论,同时,对本地区抗虫杂交棉利用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1997 ̄1998年对二棱大麦新品种单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二大麦在本地10月29日前后播种,基本苗10万/亩左右,群个体质量高,生育进程适宜,前期发苗好,穗数足,中期生长稳健,粒数较多,后期灌浆结实好,粒重高,易夺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97~1998年对六棱大麦新品系88-91播种期、基本苗、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归回正交试验,着重研究了播种期、基本苗与生育进程、茎蘖动态、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关系,明确了88-91大麦在本地区最佳播种期为10月12~16日,适宜基本苗为11万~14万/亩。  相似文献   
15.
<正>开展植保专业化服务是新时期提升植保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何在以家庭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生产中搞好植保专业化服务,是需要植保人  相似文献   
16.
扬麦14号小麦密度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随之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成穗率、分蘖穗比例、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不断变劣,基本苗以240万~270万/hm^2易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随之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成穗率、分蘖穗比例、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不断变劣,基本苗以240万~270万/hm^2易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初步明确了徐稻3号、扬粳9538为目前本地区对条纹叶枯病抗耐性较好的高产、优质品种,可作为当前大面积水稻生产中不耐病的主体当家品种的替代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栽培根据收获目的不同,分为以收获玉米籽粒为主的常规玉米栽培和以收获青绿玉米秸秆作为畜禽饲料的青贮玉米栽培,现将常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扬麦14号小麦适期播种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扬麦14号小麦适期播种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小麦播种密度对植株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本苗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长度增加,粗度变细,重量及单位长度重量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降低;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为90万~33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万~270万/hm^2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