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鲜切红地球葡萄粒用壳聚糖可食性膜涂膜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配方的壳聚糖可食性膜对鲜切红地球葡萄粒保鲜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冷藏期间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用壳聚糖可食性膜涂膜处理能明显抑制鲜切葡萄粒的呼吸,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降解,降低了水分的损失,大大减少了腐烂,其中选用2.0%的壳聚糖、1.5%的柠檬酸、0.5%的甘油、0.1%的苯甲酸钠制成的可食性膜处理组保鲜效果比其它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C对胡子鲶血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胡子鲶Claris batrachus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000、1500、2000mg/kg的维生素C(Vc),于第12、24、36、52d分别测定胡子鲶血清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以研究Vc对胡子鲶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Vc可显著提高胡子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但对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溶菌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农业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简单、无损伤、无污染的现代分析技术。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在农业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红地球葡萄采后经过整理用可食性膜处理,研究不同可食性膜对葡萄果实超氧自由基O2^-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食性涂膜处理可显著抑制红地球葡萄果实O2^-的产生,延缓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延缓果实衰老进程。并且复合膜比单一膜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石榴采后腐烂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榴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采后由于贮藏不当导致病菌侵染发生腐烂。笔者分析了引起石榴腐烂的影响因素及其主要病原菌,同时对控制石榴腐烂变质的措施作了详细论述,以期对石榴的安全贮藏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金针菇蛋白质酶解肽对冬枣的保鲜效果,试验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金针菇蛋白酶解肽对冬枣贮藏品质和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清除自由基(DPPH·)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蛋白酶解肽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冬枣贮藏期间的腐烂率,显著抑制SOD和CAT活性的下降,有效减少冬枣Vc损失和保持较高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由此可知,金针菇蛋白酶解肽在冬枣果实抗病和防止衰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胡子鲇“吊头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吊头病”胡子鲇(Clarias fuocus)的肝,肠和腹水分离出病原菌,用浸泡法和投喂法进行感染试验,两种方法的死亡率都在80%以上,通过细菌学和应用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120)鉴定,结果表明,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是胡子鲇“吊 头病”的病原菌,用25种抗生素进行敏感试验表明,鲁氏不动杆菌对其中大部分药物敏感,如普乐健,;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但对四环素,红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他定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赤眼鳟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性成熟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亲鱼,体质量800~2300g,经人工催产后,在27℃条件下进行干法人工授精。取成熟卵及相遇后不同时间段的精卵用扫描电镜对赤眼鳟成熟精、卵及精子入卵早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赤眼鳟成熟精子为鞭毛型形态,全长19.6~22.4μm。头部直径约1.65μm,鞭毛长17.8~20.6μm头径与鞭毛长度之比为(1:9.89)~(1:11.4)。赤眼鳟成熟卵呈圆形,具单一受精孔。卵膜厚度约为2.78μm,卵膜表面平滑光洁;无明显的沟或嵴,卵膜表面可见均匀分布有很多孔小管,直径约0.14μm。在动物极具一漏斗状凹陷卵膜孔,直径12.46~14.10μm,其底部为圆环状的受精孔,受精孔的周边平滑,向四周呈辐射状隆起,外孔径约5.21μm,内孔径约2.71μm。在27℃时,赤眼鳟精子18s内可完成入卵过程;约60s后受精孔外的精子全部解体。通过对精子、卵及精孔管的测量和扫描电镜观察,确定赤眼鳟受精方式为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培育背景鳜种苗繁育主要基于传统的生殖操作,由于缺乏对亲本的种质改良,导致亲本个体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过度近交导致种质退化,鳜生长性能、抗逆抗病性能受到影响。据统计,目前养殖普通鳜个体的生长性状平均下降20%~30%,抗逆性差,养殖平均成活率仅60%左右。由于鳜的养殖主要依赖活饵料鱼饲喂,4~5的饵料系数,及近3∶1饵料鱼与鳜的养殖配套面积,使得鳜产业发展对活饵料鱼的依存度非常高,养殖成本不断提高,造成生物和土地资源不能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光对红剑鱼红色素细胞色素颗粒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光对色素细胞色素颗粒运动的影响机制,以红剑鱼(Xiphophorus helleri)鳞片上红色素细胞为材料,体外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颗粒对不同波长光刺激的应答,并利用药理学手段研究色素颗粒对光应答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1)紫外光(350 nm,WU)、蓝光(450 nm,WB)、绿光(550 nm,WG)对红色素细胞色素颗粒的运动有不同影响;WB使色素颗粒聚集,WG使色素颗粒分散,而WU使红色素细胞剧烈收缩,色素颗粒聚集于细胞中心。2)双信使通路中的IP3通路可抑制色素颗粒的聚集反应;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子星孢素(ST)和H-7不影响WU引起的色素颗粒聚集反应,而IP3的抑制剂W-7可使色素颗粒聚集反应加快。3)色素颗粒运动反应与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有关;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佛司可林(FSK)和cAMP-PDE阻断剂茶碱可抑制色素颗粒聚集反应,而蛋白激酶A(PKA)特异抑制子H-89可抑制色素颗粒的分散反应。以上结果提示,光对红色素细胞色素颗粒运动的影响可能是通过信号通道cAMP路径和IP3路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