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4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11篇
  41篇
综合类   325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李杨  诸葛泰阳  鹿永华 《农业工程》2022,12(10):145-150
为探究青岛市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利用季节调整、H-P滤波等定量方法分析青岛市近10年的生猪价格波动特征,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及1阶AR(1)模型实证分析供需两大方面因素对生猪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岛市生猪价格波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主要受供给层面的影响,同时青岛市2022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会出现阶段性反弹,但总体幅度不会太大,并且在未来几年生猪价格将恢复正常,并继续升高。   相似文献   
732.
为探讨东北旱地秸秆还田量对磷素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玉米栽培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添加秸秆,设置秸秆用量分别为0.25、0.50、0.75、1.00、1.25和1.50 kg·m-2。分别测定不同处理0—90 cm土层土壤中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和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含量、淋溶液的累积淋失量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土壤TP和AP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与CK相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磷素向下迁移降低,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剖面磷素向下迁移影响显著;淋溶液中P含量显著减少,其中TP降低12.93%~59.85%,AP降低11.22%~46.28%。秸秆还田显著影响玉米产量,秸秆还田量为0.75 kg·m-2时产量最高,较CK增产14.61%。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可以增加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减少土壤磷素淋失,大幅提高玉米产量,为东北旱地秸秆还田减少磷素淋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3.
为解决畜禽粪污和药渣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探索中药渣和牛粪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试验选取平均体质量为239.40 mg、平均体长为5.51 cm的健康蚯蚓,随机分成A、B、C和D组,每组设3个重复,在发酵牛粪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10%、20%、30%的五味健脾颗粒药渣,室外饲养28 d。饲养0、28 d时,每组随机取蚯蚓9条,测量其体质量和体长;饲养0、7、14、21、28 d时每组随机取蚯蚓9条,提取蚯蚓粗酶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蛋白酶、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饲养28 d时,与A组相比,C组蚯蚓体质量和体长显著增加,增重率提高55.50个百分点,体长增加1.83 cm;C组在饲养28 d时蛋白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五味健脾颗粒药渣促进了蚯蚓生长发育,增强了消化酶活性,添加20%药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34.
褐藻是一类大型海藻,在我国海洋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褐藻中的海带、裙带菜和羊栖菜等藻类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和降血糖等诸多功效。但这些活性物质不稳定,易受到高温、光照、提取方式和干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降解,进而导致活性损失,严重制约其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活性物质的制备是当前褐藻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对于这些活性物质的稳态化研究也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褐藻中的多糖、多酚、岩藻黄素、甾醇、萜类化合物和多肽等主要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这些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稳态化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5.
李岩  徐智明  李争艳  李杨 《草原与草坪》2021,41(3):125-129,136
为筛选适宜在安徽沿淮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对来自美国的7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比较试验,测定其干草产量(DM)、粗蛋白含量(CP)、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FV),调查物候期和越冬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秋眠级越高的紫花苜蓿品种春季返青越早;6010、巨能6、巨能995品种越冬性最好;3年平均NDF和ADF含量最低的是叶不落,分别为37.80%和30.03%,其3年平均RFV值最高,为161.78%,极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综合CP含量和干草产量,最优紫花苜蓿品种为叶不落,其次是品种WL343和WL656,以上3个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36.
水工ECC材料具有韧性高、延性好、抗裂能力强、裂后自愈合等特点。本文制备了水胶比分别为0.35和0.25的水工ECC材料,研究了人工砂粒级对水工ECC材料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以抗压强度比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水工ECC材料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工砂粒级对水工ECC材料的工作性有显著影响,但与抗压强度、自愈合性能之间缺少明确的相关关系,劈拉强度随人工粒级的降低而小幅增加。水工ECC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增长特性和自愈合能力,90 d龄期抗压强度较28 d龄期可增加30%~40%;水胶比、养护龄期和胶凝材料用量是影响水工ECC材料自愈合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水化早期情况下,水工ECC材料愈合后的强度可超过受损前强度。  相似文献   
737.
为探究烟草株型特征和光合功能适应密植的机制,以中烟100为材料,设置HD(17 857株/hm2)、MD(14 286株/hm2)、LD(11 905株/hm2)3个密度处理,探究种植密度对平顶期烟草第4叶位(L4)、第10叶位(L10)、第16叶位(L16)的光分布、株型特征、光合功能及叶片含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植降低了上部叶的大小和弯曲程度,增加了节长,提高了L4叶位的透光率,大幅降低了L16叶位的透光率;L4叶位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增加,比叶氮也显著增加,而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无显著变化。L16叶位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高密度下显著降低,Fv/Fm、Y(Ⅱ)、qP和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降低。密植导致L16叶位行间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而L4和L10叶位的株间和行间叶面积指数均无明显变化。增加种植密度还使冠层下部分布在行间的叶数增多。由此可见,烟草通过调节冠层叶片姿态改善光环境,适应密植环境,不同位置叶片光合功能对密植适应机制不同,上部叶通过提高光合...  相似文献   
738.
禽腺病毒是全球家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目前对禽腺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已给全球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调查禽腺病毒在湖北地区的流行情况,在2021~2022年从湖北市场收集了224份鸡肝样本,为FAdV疫苗研制提供参考。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其中14株携带FAdV,Hexon L1环基因序列系统发育,12株为C型,2株为D型。在鸡肝癌细胞株(LMH)中培养并分离得到FAdV-11 HB200株,对分离物的Hexon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遗传进化分析表明:FAdV-11 HB200与多个FAdV-11毒株处于同一分支。FAdV-C的流行率仍然占主导地位,相关部门应采取预防FAdV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39.
为明确秸秆还田和氮肥供应对设施蔬菜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夏秋茬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和氮肥供应情况下设施番茄土壤0~20 cm土层土壤肥力和土壤氮素淋溶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提高了土壤0~2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不同秸秆还田量均可以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加氮肥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和氮肥减施可以分别降低淋溶液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浓度和淋溶损失量,最高可降低全氮淋溶损失量31.44%和49.25%,氮肥减施可降低硝态氮淋溶损失量达56.65%;秸秆还田和低氮肥供应可以增加设施番茄的产量,氮肥过量会导致设施番茄减产。  相似文献   
740.
玉米因其高产量、高干物质、高纤维、高淀粉、高代谢能和适宜青贮的特点,近年来在其适栽区域作为发展草食畜牧业的青贮饲料愈发受到重视。玉米秸秆富含纤维,籽粒富含淀粉,高纤维和高能量兼具的营养特性让全株玉米成为从谷物密集要肉奶逐步转向饲草密集要肉奶的首选栽培饲用作物。同时,其植株各部位可分别青贮的特性使得玉米青贮独树一帜。本文基于秸秆青贮、果穗青贮、高湿玉米青贮、籽粒复水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的近期研究进展,论述玉米不同部位的青贮特征和应用场景,并总结玉米纤维与淀粉消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进而展望中国玉米青贮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