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6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农业生物灾害是一类重要的自然灾害,它是指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细菌、菌物、有害植物、有害动物等)种群数量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威胁或重大危害,主要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四川丘区农作物生物灾害种类多、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严重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通过结合四川丘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开展了生物灾害的灾害种类、为害情况、为害趋势、为害加重原因等几方面的大量资料分析研究。文章总结了丘区旱作生物灾害发生的种类和其为害情况,提出防治策略“植物检疫为前提,农业措施防治为基础,物理措施为支撑,生物措施为重点,化学防治为保障”。掌握丘区生物灾害的发生种类及为害规律,有利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并为减少在丘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属于入侵性农业害虫,其幼虫可以大量啃食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草地贪夜蛾具有迁飞能力强、突发性、多产性、暴食性、杂食性、隐蔽性、钻蛀性、钻土性、夜出性、趋嫩性和独占性等特性,防治难度极大。对于入侵的暴发性害虫来说,化学防治依旧是目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其在我国大规模暴发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很多昆虫都是草地贪夜蛾的天敌,但基本上没有足够用来防止作物受伤的措施。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又可具体为植物源农药、性诱剂、生防菌、寄生蜂、寄生性天敌等。  相似文献   
33.
在“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下,以木里县簸箕箩村为例,指出了区域特色产业应结合区域地理、生态、市场等特征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类别,并分析了木里县蔬莱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为了精准评价杂交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研究量化控水处理条件下该特性的表现规律,并建立量化鉴评技术体系,设计了100%、80%、60%、40%田间持水量等4种梯度量化控水试验,从移栽返青至成熟对10个杂交稻组合进行控水处理。结果表明,土壤绝对含水量在4种处理间形成了明显的梯度差异,不同组合的单株籽粒产量在80%田间持水量、60%田间持水量上具有明显差异,产量抗旱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梯度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单一指标难以直接用于以抗旱性为区别特征的品种比较,且无法兼顾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多梯度多性状抗旱指数的对数综合指标的构建和计算分析,形成了节水抗旱特性的全局统一量化评价技术指标,10个组合的评价结果与大田抗旱性经验观察结果比较吻合。本文建立的杂交稻节水抗旱特性量化鉴评技术方法及3种多梯度多性状抗旱指数的对数综合指标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适用于杂交稻节水抗旱特性的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35.
四川是我国草莓的主要产地之一,因草莓经济效益好等优势,近年来草莓规模化栽培发展迅速,但草莓种植存在问题较多,继而对草莓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我省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破解绿色草莓生产发展的瓶颈,现针对我省温室草莓生产实际,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6.
探明桑轮纹病发生区冠层内叶表面微生物多样性、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快速筛选控制桑轮纹病病原菌(Gonatophragmium mori)潜在的拮抗微生物。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冠层上部和下部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细菌相对丰度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多样性指数(Shannon)上,冠层上部叶片是冠层下部叶片的1.26倍,冠层内叶片上表面是下表面的1.49倍。2)在结构上,冠层下部叶片的下表面(LB)和冠层上部叶片的下表面(UB)的优势属均为泛菌属(Pantoe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8.04%和25.31%,而冠层下部叶片的上表面(LS)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冠层上部叶片的上表面(US)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8.0%、23.73%。3)在功能上,冠层下部叶片细菌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功能比冠层上部叶片强,然而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功能比冠层上部叶片弱;冠层上部叶片上表面细菌的细胞壁生物发生功能比下表面强,而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功能弱于下表面;冠层下部叶片上表面细菌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和脂质运输和代谢功能强于下表面,而细胞运动比下表面弱。4)冠层内叶片表面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粘柄菌属(Asticcacaulis)和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与病原菌的相对丰度负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性最大的为芽孢杆菌属,系数为-0.87。上述结果表明桑轮纹病发生区冠层内桑叶上下表面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对进一步研究桑轮纹病的生物防控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拌种药剂减量下增施不同类型肥料对麦田蚜虫和白粉病防控及光合和产量的影响,以小麦蚜虫低感品种川麦104和高感品种内麦83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对种衣剂减量20%下,配合施用光合菌剂、微生物菌剂、硅肥或磷酸二氢钾后麦田土壤酶活性、小麦植株光合特性、病虫防治情况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拌种药剂减量20%条件下增施微生物菌剂较种衣剂常规用量处理能显著提高孕穗期川麦104的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以及内麦836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低感品种川麦104的麦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内麦836;增施微生物菌剂和硅肥均能显著降低麦蚜和白粉病发生,对蚜虫防效和白粉病防效较常规药剂拌种用量处理分别提高8.0和10.2个百分点。拌种药剂减量20%配合施用光合菌剂、微生物菌剂、硅肥和磷酸二氢钾均能有效提高小麦旗叶氮素含量和SPAD值,改善叶片光合效率。增施硅肥下川麦104和内麦836的产量最高,较常规种衣剂用量处理分别增加16.0%和18.2%,差异均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小麦种子种衣剂减量配合施用硅肥或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提高麦田土壤酶活性,减少蚜虫和白粉病发生,改善小麦叶片光合特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8.
木质部空穴化和栓塞能降低植物的水输导能力,从而影响其抗旱性。本文综述了木质部空穴化和栓塞形成、修复的过程和机理,并对研究该过程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这不仅对了解植物的水分运输过程,而且对选育抗旱植物、指导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枯黄草坪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结构及其调节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永丰地区绿化带枯黄草坪为案例,分析了土壤中线虫营养类群结构比例,田间验证了供试调节因子对其结构调整的作用,筛选出了对环境安全友好的有效调节制剂。研究结果显示,枯黄草坪土壤中,有害的植物线虫类群数量占绝对优势,为总线虫数量的88.6%,而有益的非植物线虫类群的数量百分比总和却只有11.4%。土壤修复剂和小杆线虫(Tumian品系)能有效地调节线虫营养类群结构,二者分别使植物线虫数量百分比降至48.9 %和50.5%,使非植物线虫数量百分比增加约4.5倍,土壤的瓦斯乐斯卡指数等于1,健康程度提高10倍。稀释3 000倍和2 000倍的1.8%爱福丁溶液仅能使植物线虫数量百分比降低3.5%,因为它在使植物线虫数量减半的同时也使非植物线虫数量减少约50%。由此认为,植物线虫是导致草坪枯黄的主要类群,土壤修复剂和Tumian品系的小杆线虫为有效的土壤线虫营养类群结构调节剂。二者能使土壤中有害线虫类群数量降低,有益线虫类群数量上升,土壤健康程度得到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40.
重庆市涪陵区撑绿杂交竹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从广西引进的撑绿杂交竹在重庆市涪陵区栽培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观测分析了该竹种是否适宜在重庆市涪陵区引种栽培和最佳管理措施。[方法]从广西引进的撑绿杂交竹在重庆市涪陵区栽培试验林中采用4种追肥方式:对比(常规管理,不施肥)、农家肥、三元复合肥、氮、磷、钾肥分施,每种追肥方式重复3次,每次观测100株,每隔5 d观测记录1次,分别对其出笋时间、出笋量,出(退)笋、成竹等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结果]①该竹种在涪陵地区可正常生长,3年成竹平均高4.6 m,平均地径3.5 cm,平均成竹数4.5条/丛,有望在重庆市涪陵区大力推广发展;②该竹种在涪陵地区造林初植密度为1 110株/hm2,当年发笋,第3年就能郁闭成林,可达12210株/hm2;③该竹种在幼林生长阶段,通过间种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其生长量和萌芽能力;④该竹种通过不同肥料的追施对比试验表明,氮、磷、钾肥分施产笋量最高。[结论]撑绿杂交竹适宜在重庆市涪陵区引种栽培,且生长良好,采用该研究栽培管理技术措施,能够达到最佳的笋、竹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