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抗虫棉基因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以33B为对照,选择山东育成的5个常规、2个杂交Bt抗虫棉品种连续进行了4年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供试Bt常规抗虫棉大致可分为早发和晚发两种类型,前者除具有33B结铃性强、抗早衰等优点外,单株总生物产量、铃重和衣分也有所提高,4年平均皮棉产量比对照33B提高5%~6%,但仍具有前期生长慢、生育期偏长的特点;后者前期生育快,早熟性好,铃重和衣分显著提高,4年平均皮棉比对照33B增产5%~7%,但结铃数下降,易早衰。两个Bt杂交抗虫棉品种较好地协调了产量构成三因素之间的关系,4年平均皮棉产量比对照33B增产18%~19%。  相似文献   
42.
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组合F_1和F_2的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杂交棉二代的生产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临清对6个抗虫棉杂交组合的F1 和F2代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6个组合的F1 代皮棉产量皆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15显著增产,说明利用现有常规抗虫棉品种(系)可以选配出产量超过鲁棉研15的组合。6个组合的F2 代也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21显著增产,说明有些抗虫杂交棉的F2 代仍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棉花/芝麻间作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间作是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的1种集约化种植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棉花/芝麻间作的优劣势,并寻找棉花/芝麻间作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等行距单作棉花(Tc_1)、大小行单作棉花(Tc_2)和单作芝麻(Ts)为对照,设计棉花、芝麻的间作方式分别为1-1式(棉花行距80 cm,棉花行间种植1行芝麻),2-1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宽行中间种植1行芝麻),2-2式(棉花大小行种植,宽行中间种植2行芝麻)3种间作模式,比较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对棉花/芝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并采用土地当量比(LER)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利用效率及间作优劣势。【结果】与单作棉花或单作芝麻相比,所有间作模式皆降低棉花或芝麻的产量,但2-1式间作中棉花籽棉产量与单作棉花Tc_1、Tc_2相比仅略降低,差异不明显;1-1式间作模式下2年平均籽棉产量、株高、单株成铃数和铃重比Tc_1分别降低了17.3%、7.9%、19.7%和7.9%;2-2式间作的籽棉产量、株高、单株成铃数和铃重比Tc_2分别降低16.4%、5.81%、14.8%和6.2%。间作系统中棉花与芝麻的混合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皆高于棉花和芝麻单作。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总量。2015年、2016年的LER分别为1~1.24和0.91~1.16。【结论】棉花/芝麻间作的LER大于1,间作的混合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高于棉花和芝麻单作,两者具有间作优势。2-1式间作既不影响棉花产量又增收一茬芝麻,且易于栽培管理,是可行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4.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与其亲本的光合能力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Li 64 0 0光合测定系统对抗虫杂交棉鲁棉 1 5号杂种 (F1)及其父本 (M)、母本 (F)光合日变化的研究表明 ,F1的光合日变化在测定的 4个生育阶段皆呈单峰曲线 ,未出现午休 ,其净光合速率 (Pn)在铃期前一直高于M和F ,铃期界于M和F之间 ,表现出极强的光合能力 ,这是杂种F1生长势强、产量高的重要生理基础。文中提出 ,F1与M和F之间Pn的差异以及午休的发生可能是光合调控基因时空表达差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旱地棉花施肥技术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棉所 1 9号为材料研究了旱作条件下的施肥技术及其生理学依据。结果表明 ,旱地棉花不同施肥处理的生育期、衣分等无明显差异 ,而棉花株高增长、总铃数、铃重等则因施肥处理不同有明显差异 ,以每公顷纯N1 5 0kg、P2 O51 2 0kg、K2 O1 2 0kg全部基施的产量最高。形态学观察和生理学测定表明 ,基施氮肥有利于前期营养体的生长而较早搭起丰产架子 ;配合基施磷、钾肥促进了棉花根系发育 ,使功能叶片中K+ 含量和POD活性升高 ,增强了棉花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46.
K638(鲁棉研41号)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育成的中早熟常规抗虫棉品种,2010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10号)。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后期叶功能好、抗早衰,铃大、吐絮畅、易采摘,已成为近年来山东省棉花良种推广补贴主导品种和山东省主推品种之一。现根据该品种在试验和生产中的表现,对其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作一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47.
为探索留叶枝去早果枝对抗虫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04—2005年以两个不同熟性的抗虫棉品系K640和K9918为材料,在济南和临清进行了留叶枝去早果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整枝(去叶枝)相比,留叶枝去早果枝显著促进了两个品系的株高增长和叶面积扩展,叶面积系数提高了24% ̄94%。早熟品系K640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比正常整枝增产7.4%和15.6%,而中早熟品系K9918的产量在2004年与正常整枝相当、2005年减产12.0%。留叶枝去早果枝显著减少了伏前桃比例,而相应提高了伏桃和秋桃的比例。留叶枝去早果枝对平均衣分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铃数。分析认为,留叶枝去早果枝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主要是通过提高叶源、降低库源比实现的,只有在叶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该措施才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