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旨在研究南疆不同灌溉条件下无膜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以‘中棉619’为供试品种,南疆常规膜下滴灌模式为对照(CK),无膜棉田设置6次(wmm1)、8次(wmm2)、10次(wmm3)3个不同的灌水处理,开花前每个处理灌水量均为45 mm,开花后灌水量均为69 mm,wmm3最后一次灌水量为52.2 mm。结果表明:灌水次数较少的处理wmm1、wmm2,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wmm3及CK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CK与无膜处理相对湿润区域存在差异。初花期地膜覆盖保水效果明显,但是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以及灌水次数的增加,wmm3处理1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CK持平,5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wmm1处理除50~70 cm土层外,含水量下降速度最快、含量最低。盛花期前后各处理的耗水量差异显著,最大耗水量出现的日期差异显著,wmm3自开花后耗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可通过优化灌水量及次数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52.
土壤水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雪宁  张明军  李亚举  马潜  李小飞 《土壤》2012,44(4):554-561
本文从影响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因素、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水分转化和循环过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水同位素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同位素方法在研究土壤水运移、降水入渗及土壤蒸发问题上优势比较明显,并且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阐明土壤水的特征及其运动规律;指出了当前土壤水分同位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并对同位素技术与方法在土壤水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利用新疆地区52个气象站1960-2010年月降水量和无雨日数资料,定义了S干旱指数,采用EOF、REOF、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分析、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来新疆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EOF分解得出,新疆干旱指数存在三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即全区一致变化型、南北反向变化型和东西反向变化型;根据REOF前四个旋转荷载向量场高载荷区分布,将新疆干旱指数分成四个区,即新疆北部地区、新疆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新疆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增大的总趋势,新疆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减小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4.
针对江西省茶园管理机械化现状,立足建立茶园耕作、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土壤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茶园灌溉等田间管理环节全程机械化体系,通过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深入茶叶生产重点县、乡镇和村调研茶园管理方式、耕作培肥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茶园管理机械使用情况等,查找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推进江西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耕作深度对第四纪红黏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合理耕作深度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免耕(NT)、翻耕10 cm(P_(10))、翻耕20 cm(P_(20))和翻耕30 cm(P_(30))共4种试验处理,利用湿筛法测定了土壤2~8 mm,0.25~2 mm,0.25~0.053 mm和0.053 mm粒径的团聚体的百分含量,并计算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R_(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WD)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4种试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含量均以0.25~2 mm粒径最高,其次是0.053~0.25 mm粒径。与NT相比,2~8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在P_(10),P_(20)和P_(30)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微团聚体(0.25 mm)含量在P_(10)和P_(30)处理下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微团聚体(0.25 mm)含量在P_(20)处理下变化较小。土壤团聚体的R_(0.25),MWD,GMD值在NT和P_(20)处理下整体上高于P_(10)和P_(30)处理,且土壤团聚体的D值在NT和P_(20)处理下低于P_(10)和P_(30)处理,表明NT和P_(20)处理的土壤性团聚体稳定性比P_(10)和P_(30)处理更好。此外,耕作扰动下(P_(10),P_(20),P_(30))花生产量与0.25~2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团聚体的R_(0.25)和GMD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红壤坡耕地0.25~2 mm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能为土壤肥力的表征提供物理性诊断指标,而土壤团聚体的R_(0.25)和GMD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肥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56.
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为研究核心,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以期为农村提供更高质量的农村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57.
叶面积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形态指标之一,为实现作物叶面积准确、稳定和无损化测量,该研究基于红外线成像设备,提供了一种利用热红外和可见光图像测定棉花叶片面积的方法。以苗期棉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成像相机T660获取棉花的热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图像,分别使用GrabCut算法和Hough圆检测提取红外图像中叶片和可见光图像中已知实际面积的圆状参照物(五角硬币)的像素面积,进而根据叶片区域和圆状参照物区域的像素倍数关系计算棉花的真实叶面积,将通过该研究所提方法计算的叶面积结果与传统的剪纸称重法、Image Pro Plus软件图像法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基于所提方法的测量值与剪纸称重法、Image Pro Plus软件图像法的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6)。3种方法对5盆棉花进行8次测量,结果显示,该研究所提方法测量值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78%,在测量工作中表现稳定,为快速获取棉花苗期叶面积提供了一种准确稳健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不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稻田土壤Cd形态和糙米Cd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增施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内土壤pH、有机质和Cd赋存形态的动态变化以及糙米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25~45 g/kg有机肥增施量条件下,水稻分蘖期土壤pH显著提高0.40~0.42,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1.74~3.1 mg/kg,有效态Cd下降15.7%~40.7%;孕穗期土壤pH显著提高1.08~1.14,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7.48~9.68 mg/kg,有效态Cd下降13.6%~38.8%;扬花期土壤pH显著提高1.30~1.53,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8.38~9.19 mg/kg,有效态Cd下降10.0%~36.7%;成熟期土壤pH显著提高0.97~1.13,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6.54~8.81 mg/kg,有效态Cd下降9.2%~36.8%;水稻成熟后的糙米中Cd含量显著下降67.7%~72.3%.随着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糙米中Cd含量并无明显的变化.[结论]水稻种植过程中增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酸性土壤的pH,增强土壤的酸碱缓冲能力,并显著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使土壤中Cd由生物活性较强的弱酸提取态向可还原态转化,从而达到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显著减少糙米中Cd积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探析   总被引:19,自引:28,他引:19  
土壤污染数据的解读对于土壤污染的判断、土壤修复方法的选择、土壤管理的策略乃至土壤污染立法都有巨大的影响。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公布之后,人们普遍对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但公众也惊讶于其污染程度,也有不少人对污染程度的划分、点位超标率的判断不甚了解。本文从镉的特性、标准和时间、空间、粮食超标率等角度做一些解读,旨在帮助人们对这些静态的调查结果产生动态的理解,客观看待土壤污染,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同时期待目前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能在污染源削减问题上得到加强,整个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注意土壤重金属量的减少或者固定,更应该重视土壤环境质量的概念,以土壤健康为目标,构建土壤污染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60.
为了分析物理伤害诱导白木香应激反应特征,本研究以3年生普通白木香与易结香白木香品系为对象,采用机械打孔处理,分析其受伤害前后的激素含量、抗氧化性酶活性、酚类与萜类防御物质以及萜类前体物质乙酰辅酶A含量的变化特征,比较两类白木香受物理伤害后的应激反应特征。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普通白木香与易结香白木香茉莉酸、水杨酸、乙烯含量都显著增加。除抗坏血酸氧化酶外,其他5种抗氧化性酶活性显著增强。防御物质总酚、总萜含量在普通白木香中分别增加了15.31%和9.04%,在易结香白木香中分别增加了24.63%和15.08%。乙酰辅酶A在两类白木香中也显著增加。其中,易结香白木香中茉莉酸、乙烯前体含量变化显著高于普通白木香。且易结香白木香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分别是普通白木香的1.63、1.60、1.55倍。易结香白木香的总酚和总萜增量显著大于普通白木香。易结香白木香中乙酰辅酶A的增量是普通白木香的1.74倍。综上所述,白木香在受到机械损伤后应激反应物质都得到了增加,并且多数指标在易结香白木香品系中显著高于普通白木香,表明在物理伤害诱导下易结香白木香应激反应强于普通白木香。茉莉酸、乙烯、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总酚、总萜以及乙酰辅酶A等应激反应的特征物质在两类白木香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作为快速判断易结香白木香品系的有效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