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9篇
  8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1.
采用不同抗菌素与神奇沙星对比,对致病性大肠杆菌C83902(O8:K87,K88ac)和44499[O139:K82(B);H1]进行药敏试验,并查明神奇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为在临床上正确应用神奇沙星等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普通营养琼脂平板6枚,分2组。一组检测C83902,另一组检测44499。选用的抗菌素为氯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钙盐(粉剂)、敌菌净、痢特灵、神奇沙星与土霉素钙盐等量混合液。结果表明,对致病性大肠杆菌C83902最敏感的药物是神奇沙星,其次是庆大霉素和神奇沙星与土霉素钙盐等量混合液,再次是氯霉素。对致病性大肠杆菌44499最敏感的药物是神奇沙星和氯霉素,其次是庆大霉素和神奇沙星与土霉素钙盐等量混合液,敌菌净对两种细菌均不敏感。因此,神奇沙星是防治仔猪黄、白痢及禽类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其次是庆大霉素和氯霉素;对致病性大肠杆菌C83902杀灭效果最好的是神奇沙星,3.125μg/mL即可将全部菌杀死。对菌种44499杀灭效果最好的也是神奇沙星,杀菌浓度为3.125μg/mL。  相似文献   
92.
93.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是一种膜雌激素受体,介导雌激素的非基因组途径。为研究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基因( cDNA全长序列,利用qRT-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性腺中的表达模式,并通过来曲唑(letrozole)和Gper抑制剂G-15处理雄鳖初步分析Gper在精巢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华鳖 cDNA序列全长2023 bp,包含705 bp 5''非编码区、241 bp 3''非编码区和1077 bp开放阅读框,编码358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上有7个跨膜结构域和Asp-Arg-Tyr(DRY)三联体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1.084 kD,等电点为6.844。表达量变化呈相同趋势:16期表达量最高,随着性腺分化过程表达量显著降低。Letrozole处理组中2表达量明显升高;G-15处理组精巢中,精子发生与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结果表明,可能参与中华鳖性腺分化早期过程,并调控雄性生殖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4.
为探究冬小麦品系"西农1718"自然黄化突变体的突变原因,连续多年对该突变体进行田间观察、记载和考种,并对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粒活性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发现,突变体叶色自出苗即与突变亲本有差异,随着生育进程,黄化程度加深.其中,极端黄化类型(金黄株)植株矮小,孕穗期至开花期前后死亡;黄-绿中间型植株茎、叶、穗呈不同程度的黄绿色,发育时期较突变亲本晚6~8 d,苗相显弱,能结实,但结实率、粒重和发芽率有所降低.黄绿中间型突变体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减数分裂正常,花粉活力也正常.  相似文献   
95.
以淇河鲫为母本,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4品系锦鲤为父本,杂交生产F1代,淇河鲫自交作为对照。运用PCR技术扩增了父母本及F1子代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用ClustalX软件对序列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0种鱼COⅠ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4.5%,AT含量为55.5%。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亲本间遗传距离最大的是淇河鲫与红色锦鲤(0.1374),其次是淇河鲫与黄色锦鲤(0.1367),与白色和黑色锦鲤的遗传距离相当;杂交子代中,以淇河鲫与红色锦鲤杂交所得子代与淇河鲫的遗传距离最小,最大的是白色锦鲤和淇河鲫杂交子代。  相似文献   
96.
为探索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日本沼虾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作用,实验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日本沼虾SAA(MnSAA)基因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其在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MnSAA在血淋巴细胞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还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检测了MnSAA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再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其肝胰腺中激活子蛋白-1(AP-1)和B类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表达变化及虾的累积死亡率变化。结果显示,M n S A A基因c D N A全长649 b p(G e n B a n k登录号:MK292888),包含21 bp 5′非编码区,232 bp 3′非编码区,369 bp开放读码框,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nSAA蛋白属于急性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蛋白(A-SAA),在进化上与无脊椎动物香港牡蛎的亲缘关系最近;mRNA表达分析显示,MnSAA基因在日本沼虾的各组织和各生长阶段均有表达,分别在肝胰腺和成虾阶段中的表达量最高;病原体感染实验表明,在日本沼虾感染溶壁微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后12~72 h,其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MnSAA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RNAi实验显示,MnSAA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肝胰腺中AP-1和CD36基因分别在其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12~72 h和6~72 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日本沼虾累积死亡率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研究表明,MnSAA参与日本沼虾的抗病原体感染的反应,在日本沼虾的免疫防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中华鳖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初始体质量为(3.28±0.15)g的中华鳖稚鳖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0.5%、1%、2%复方中草药的试验饲料60d,研究复方中草药对中华鳖生长、体成分和某些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中华鳖的体质量增加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0.5%和2%添加组无显著差异(P0.05)。1%添加组中华鳖的肝体比最低,2%添加组中华鳖的脏体比最低。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升高,中华鳖的体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复方中草药添加量对中华鳖体水分和粗脂肪无显著影响(P0.05)。1%与2%复方中草药组鳖体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高于对照组。中华鳖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随中草药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各组中华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中华鳖的生长性能,添加量以1%为宜。  相似文献   
98.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是调控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关键核转录因子。为获知草鱼SREBP-1基因的序列及其在肝脏中的表达规律,本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获得了草鱼SREBP-1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所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REBP-1基因在8种不同组织的表达规律及低糖(糖含量24%)和高糖(糖含量42%)投喂条件下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克隆到的草鱼SREBP-1基因cDNA长4 760 bp,其中包括开放读码框3 426bp,编码1 141个氨基酸;草鱼SREBP-1具有一个典型的碱性螺旋-环-螺旋亮氨酸拉链结构(bHLH-zip);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草鱼SREBP-1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在76%~88%之间,与斑马鱼的进化关系最近;草鱼SREBP-1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肝脏和肠次之,在肾脏、脾脏、肌肉、脂肪和性腺中均有少量表达;与对照组相比,SREBP-1基因在高糖诱导下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低糖诱导下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在高糖负荷条件下,草鱼肝脏中SREBP-1可能会促进糖的利用和转化,从而参与糖代谢调节过程,为丰富鱼类糖代谢调控机理提供研究资料,并有望为提高鱼类对饲料糖的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0.7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76.8h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1.4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杀灭作用也不明显,48h以上能明显抑制裸藻活动;2.8mg/L硫酸铜对裸藻的抑制作用迅速而明显,杀灭作用也显著;5.6mg/L以上硫酸铜能迅速杀灭裸藻。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控制裸藻只宜用0.7mg/L以下浓度的硫酸铜,处理时间不能超过57.2h。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铜在虾夷扇贝鳃和肝胰腺中的累积规律及对抗氧化酶、脂代谢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铜分别对虾夷扇贝暴露0、1、3、6、10及14 d,检测铜在鳃、肝胰腺组织中的累积量及对抗氧化酶SOD、CAT及GPx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72 h胁迫时,高浓度铜对肝胰腺组织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 mg/L胁迫组在鳃中的最高累积出现在第14天(347.55 μg/g),0.05和0.10 mg/L胁迫组最高累积均出现在第6天(340.72和 302.30 μg/g),整体随时间呈曲线变化关系,而肝胰腺组织中,高浓度(0.10 mg/L)组累积随时间呈线性关系,最高为第14天(60.88 μg/g),中低浓度(0.025和0.05 mg/L)组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均呈曲线变化关系;鳃组织各抗氧化酶在胁迫期内均被显著性抑制,肝胰腺组织中,除0.05 mg/L胁迫组对GPx酶活性24 h时显著抑制外,0.025和0.05 mg/L胁迫浓度在24 h内均可诱导抗氧化酶显著表达,但随胁迫期的延长逐渐降低,0.10 mg/L胁迫组各酶活性在胁迫期内被显著性抑制;高浓度组(0.10 mg/L)胁迫72 h后,虾夷扇贝肝胰腺脂代谢关键调控因子PPARs-γ2、6PGD、G6PD、FAS、LDH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上调,而ACC、CPT1与对照组相比,虽然存在差异表达,但不显著。实验表明,鳃是虾夷扇贝铜的主要蓄积部位,肝胰腺组织对铜的累积不存在浓度依赖性关系,对高铜胁迫累积反应较为敏感,同时与镉对虾夷扇贝的毒性相比,铜的毒性作用更强,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破坏性更大,并且在高浓度急性胁迫条件下,铜可以促进肝胰腺的脂质合成代谢,诱发脂肪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