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42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50篇
  50篇
综合类   311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分析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种苗根、茎、叶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种苗的根、茎、叶SOD酶活性大小顺序依次是茎根叶,POD活性大小顺序依次是根茎叶;而CAT活性大小顺序依次是叶根茎;不同部位的不同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不同。推断根和茎生长过程中起抗氧化作用的关键酶是SOD与POD,而叶的生长过程中起抗氧化作用的关键酶是CAT。  相似文献   
102.
为加快推进房山区城镇化进程,房山规划分局开展了房山区村庄规划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工作。房山区村庄规划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村庄规划编制依据有待完善,已批准的新农村规划对村庄发展建设指导性不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工作还应进一步完善等。今后应加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合理推进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村民集中住宅的实施与管理,村庄产业用地应集约化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考虑城乡统筹等等。  相似文献   
103.
对施秉县太子参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进行分析,发现0~20与20~40cm土层重金属元素含量不同,Cr、Cd和Pb元素在太子参连作10a的土壤中含量最高,并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在各种植方式下,上下2层土壤Cr、Cd和Pb含量变化不大;在轮作方式下,土壤中Cu、As、Hg、Mo和Mn等含量均高于同一土层在其他种植方式下的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0~20cm土层,太子参在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下,除Zn、Mo和Mn 3种元素外,其他各元素的平均值均低于连作3、6和10a的土壤。连作6a和连作10a土壤中的Cd、Cu和Zn含量远高于连作1a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单因素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但连作6和10a种植区的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种植方式。不同种植方式下,太子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远小于0.7,属于安全、清洁水平,土壤环境质量为1级,符合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的土壤要求。  相似文献   
104.
超载放牧、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是困扰我国草场经营和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发达国家草场精细化管理对我国草场经营乃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实行承包经营、加大技术投入、强化政府监管、推行社区参与,通过集约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实现草场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不同浓度的外源物质脱落酸(ABA)对小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2个小豆品种‘白红8号’和‘012-27’为试验材料,大田花期叶面喷施后,在不同生育期测量植株主茎长度、主茎粗度、叶片鲜重、根系鲜重及产量性状等。结果表明:花期施用浓度为100 mg/L和200 mg/L的ABA能显著降低‘白红8号’和‘012-27’的主茎长度。2个品种不同浓度处理与CK相比茎粗均显著增加。‘白红8号’和‘012-27’在处理A100中开花期叶片鲜重分别比CK增加了33.54%、23.81%。2个小豆品种A100处理的单株粒数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2.80%、20.13%。综上所述,喷施脱落酸能降低小豆植株的主茎长度,显著增加主茎粗度、叶片鲜重、根系鲜重及小豆单株粒数,小豆花期喷施浓度为100 mg/L的ABA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黄淮麦区(黄淮平原副区、汾渭谷地副区)1 389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Glu-1位点共有23种等位基因,其中Glu-A1位点3种,Glu-B1位点11种,Glu-D1位点9种,亚基null、7 8、2 12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8.63%、82.83%和92.65%.亚基组成类型共有42种,主要为null/7 8/2 12,频率达75.65%.筛选出一些含有1、2*、13 16、14 15、5 10、5 12等优质亚基的材料,其中有9份材料具有优质亚基组合,可作为优质基因源.同时,还对多个材料具有同一名称的254份材料从HMW-GS组成和农艺性状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了18种共计51份同名材料,分别疑为同种材料,2份白芒糙和2份紫茎白,分别可确定为同一份材料.  相似文献   
107.
旨在探明有毒植物翠雀的内生真菌种类,作者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运用形态学鉴定,采用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内生真菌的种类。结果显示,从翠雀植物中分离得到22种内生真菌,将其根据亲缘关系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主要分为Ⅰ和Ⅱ两大种群,分属于6纲、6目、6科、7属,其中,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为优势菌(占分离菌株数的31.82%,主要分布于花和叶中),内生真菌在花中分布最普遍(占分离菌株数的40.91%),其次,为叶(31.82%)、根(22.73%)和茎(4.55%)。结果表明,翠雀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普遍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8.
玉米光能利用率和产量对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合理密植和施肥是提高雨养农业区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研究了半湿润雨养黑土农业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挖掘东北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方法】  于2017—2019年以郑单958 (ZD958)为供试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种植密度为主区,分别为4.5×104株/hm2 (M4.5)、6.0 ×104株/hm2 (M6.0)、7.5 ×104株/hm2 (M7.5)和9.0 ×104株/hm2 (M9.0),施氮量为裂区,分别为N 120 kg/hm2 (N120)、180 kg/hm2 (N180)和240 kg/hm2 (N240),各处理均设3次重复。分析了玉米光能利用率(LUE),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籽粒产量、净光合速率(Pn)和叶面积指数(LAI)等指标。  【结果】  年度间玉米产量、干物质量、LAI、净光合速率(Pn)和光能利用率(LUE)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017、2018、2019年玉米的光能利用率(LUE)平均分别为1.58%、1.99%和2.20%。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干物质量、LAI、光合速率(Pn)和LUE的影响均显著(P<0.05),在密度M7.5处理下,LUE和平均产量最高(2.07%和12219 kg/hm2),在光合辐射较低年份(如2019年)可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LUE)和产量。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量和LAI有显著影响(P<0.05),LUE在N180处理下最高,平均为2.0%。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玉米产量、干物质量、LAI、光合速率(Pn)无显著影响,但对LUE影响显著,以M7.5+N240处理LUE平均值最高(2.16%),且密度对光能利用率(LUE)的影响(9.93%)大于施氮量的影响(6.01%)。  【结论】  在半湿润雨养黑土农业区,密度、密度与施氮量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密度的影响大于施氮量。适当增密(7.5×104株/hm2)和合理施氮量(N 180~240 kg/hm2)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正>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的粮食型作物,其常年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位于全国第一。河南省漯河市是小麦种植的主要产区,小麦种植的覆盖率已经超过90%以上,产量和品质十分优异。随着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越来越大。小麦生长周期比较长,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病虫害威胁,因此,做好小麦长常见病害的防治就不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结合河南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就小麦常见的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对策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  相似文献   
110.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以广东省赤红壤区花岗岩(G)、第四纪红土(Q)和砂页岩(S)母质发育的林地(FL)、水田(PF)和旱地(UL)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和不同形态铁氧化物含量,探究了其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贡献。结果显示:(1)3种母质发育的3种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均以>0.25 mm为主,2~5 mm团聚体以花岗岩母质发育林地土壤最高(58.51%),0.25~2 mm团聚体以花岗岩(62.93%)和第四纪红土(59.21%)母质发育水田和旱地土壤最高;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以砂页岩母质发育林地土壤最高;(2)3种母质发育林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主要分布在2~5 mm粒径中,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主要分布在<0.053 mm粒径中;3种母质发育林地土壤团聚体铁氧化物含量主要分布在<0.053,0.25~2 mm粒径中,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铁氧化物含量主要分布在<0.053 mm粒径中。(3)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MWD、GMD与团聚体HAC、HAC/FAC、Fe fr和Fe co呈显著相关(P<0.05);不同母质和利用方式以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团聚体胶结能力最好。研究表明,不同母质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HAC、HAC/FAC、Fe fr和Fe co含量分布差异显著,进而影响了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同时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团聚体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