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3.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数量尤其是从事运输的各类拖拉机和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的数量得到大幅增加,农业机械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农业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黑车非驾”、机于素质不高、  相似文献   
4.
刘同先  丁伟  沈佐锐  杨忠岐  许永玉  李洪连  原雪峰  马德英  文才艺  董金皋  刘芳  邱宝利  王源超  张正光  黄丽丽  黄国华  操海群  潘月敏  韩强  黄金光  刘会香  刘怀  侯有明  王宗华  刘长仲  缪卫国  刘国坤  郭永霞  罗朝喜  梁广文  曾玲  李华平  顾爱星  左豫虎  李向东  张大羽  吴元华  段玉玺  尹建  潘洪玉  钟国华  张跃进  赵中华  陈根强  林晓民  张友军  万方浩  高希武  李世东  褚栋  赵洪海  梁文星  王森山  张世泽  李俊凯  谭辉华  王文明  周洪友  赵思峰  王兰  芦光新  崔汝强  李会平  尚巧霞  赵晓燕 《植物医生》2021,(3):1-6
1952年以前我国涉农高校设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学科与专业,没有"植物保护"这一名称.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因学习和借鉴原苏联的教育体系而引入并设立"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目前我国至少有62所高校设有"植物保护"学科和本、专科专业.无论从专业名称、专业侧重或专业理念上看,"植物保护"都远远不能满足新农科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NaCl胁迫对欧洲黑杨组培植株叶片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植物叶绿素荧光活性与卤性的关系,培育和选育抗盐植株,以组培无菌小植株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黑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NaCl胁迫降低了欧洲黑杨试管内组培植株叶片PSⅡ(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m)和光合作用潜在量子转化效率(Fd/Fs);降低了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提高了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抑制叶绿体所捕获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林木抗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从林木对害虫的抗性防卫、林木抗虫的化学机制及遗传机制等方面 ,对国内外林木抗虫机制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抗虫性不是单因素的 ,而是形态学、解剖学及生理生化因子和谐作用下对入侵昆虫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影响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树嫁接苗生长量与伐根直径及嫁接株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杨树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量与伐根直径及嫁接株数的关系 ,对杂交杨伐根嫁接冀秦 1号杨、冀秦 2号杨、冀秦 3号杨、山海关杨、加杨、 1- 2 14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接穗品种虽不同但同属黑杨派 ,其嫁接在相同伐根上的成活率及胸径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在本研究范围内 ,嫁接株数对嫁接苗的生长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而伐根直径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伐根直径在 15~ 2 5cm时以嫁接 3株为宜 ,在 2 6~ 30cm时可嫁接 4株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桑天牛,从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进行分离,同时利用黄粉虫对河北省土壤中的白僵菌进行诱集.诱集结果表明:白僵菌较多存在于自然的或人为活动较少的土壤中.利用获得的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Bi05和Bs04 2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其接种10 d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6.47% 和92.93%,致死中时分别为4.53 d和4.83 d,而其他菌株的死亡率在28.59%和 82.12%之间,致死中时从5.84 d到16.4 d.利用不同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对桑天牛幼虫进行接种,进一步测定了Bi05和Bs04菌株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76×105 和1.39×106 conidia·mL-1.Bi05和Bs04菌株具有生物防治桑天牛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研制开发的脂溶性渗透剂的渗透和杀虫剂增效性能,以桑白蚧为试虫,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高效渗透剂对杀扑磷毒力的影响,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了渗透剂处理对桑白蚧表皮蜡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剂800倍液与杀扑磷1 000倍液混用杀虫效果最好,增效比为2.73;在体视显微镜下,单用杀扑磷处理组桑白蚧表皮蜡质层清晰可见,与处理前无明显变化,而渗透剂处理组及渗透剂与杀扑磷混用处理组桑白蚧表皮蜡质层明显减少,说明渗透剂溶解桑白蚧表皮蜡质层是其对杀扑磷增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桑天牛成虫取食北京杨后血淋巴羧酸酯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成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以后,其寿命和产卵量明显不同。对羧酸酯酶活性测定表明,以桑树作为补充营养寄主的桑天牛成虫的血淋巴羧酸酯酶活力明显高于取食北京杨的天牛;而羧酸酯酶动力学研究表明,桑天牛取食北京杨后对其羧酸酯酶活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饲喂时间的不同,羧酸酯酶活性差异不同,5 d以内,酶分子的活力降低,至第7天时,除了活力降低外,酶分子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