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异地比较定位控制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一个以窄叶青 8号 ( ZYQ8)和京系 1 7( JX1 7)为亲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 doubledhaploid,DH)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在 3个环境中 (成都、海南和杭州 )对稻米蒸煮食用品质 3个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比较定位。结果表明 ,直链淀粉含量 ( amylose content,AC)在 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 wx主基因 ,在一个环境 (成都 )检测到第5染色体上的一个微效 QTL q AC- 5。糊化温度 (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在 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第 6染色体上的 alk( alkline degeneration,alk)主基因 ,在成都和海南分别检测到位于第 6和第 7染色体上的 QTL、q GT- 6b和 q GT- 7。胶稠度 ( gel consistency,GC)在 3个环境中共检测到 4个 QTL,其中第 2和第 7染色体上的 q GC- 2和 q GC- 7在 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 ,在海南还检测到第 5染色体上的 q GC- 5,在杭州还检测到 wx基因控制 GC。由此表明 ,稻米蒸煮食用品质性状除了受到主效基因控制外 ,还明显受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西南稻区是我国六大稻区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西南稻区“寡日照、高湿度、小温差”的生态条件,周开达院士等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和反复实践,提出发展“重穗型”杂交稻是西南稻区实现水稻超高产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西南稻区重穗型杂交稻发展现状,列举了可用于重穗型杂交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因资源,提出了重穗型杂交稻的分子设计育种策略,以期为培育新的高产优质“重穗协调型”品种提供参考,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相似文献   
93.
调整稻米结构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谷贱伤农已成农业发展大患,调整稻米结构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粮价持续低迷.在成渝等大中城市,新米的市价不过1.6~1.8元/kg,在边远乡村,米的市价竟低至1.0元/kg.谷贱伤农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1999年5月,朱总理强调,那些品质差、不适合市场需求的粮食品种,要逐步退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的范围.朱总理的指示已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调整稻米结构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4.
 在水稻遗传转化过程中发现一个不含外源基因的条斑和颖花异常的双突变体,暂命名为st fon。该突变体除茎、叶、穗出现白条斑外,花器数目增多,颖花开裂。其极端表型为同一颖花中长出几朵小花或小花中枝梗伸长为花序。利用透射电镜对苗期叶片白色组织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质体结构异常,不能发育成正常叶绿体所具有的片层和类囊体,叶绿体的发育阻断在质体发育早期。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对花器官形态发生过程进行观察,发现花分生组织生长具有无序和无限性。对扭曲的叶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维管束鞘细胞过度生长,或一些泡状细胞增大。将突变体与4个叶色正常的材料进行杂交和回交,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呈细胞质遗传。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突变后植株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1份务班和颍花异常的水稻突变体为材料,研究该突变体生长阶段的几个不同时期几种酶活性变化和稻米的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在条斑颖花突变体生长过程中,分蘖中期SOD的活性高于野生型,在开花前和开花末期的活性又低于野生型;突变体POD活性在3个时期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开花前期最高,野生型植株POD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CAT在突变体的3个生长时期活性呈递减趋势,在分蘖中期活性很高,在野生型中活性变化趋势相反;MDA的活性在3个时期活性变化递增,野生型的活性相对较高;突变体中可溶性糖含量低;总氨基酸含量上升。[结论]突变体性状的表达与SOD、POD、CAT和MDA活性变化有一定关系.这些变化使突变体免于死亡,最终导致米质改变:  相似文献   
96.
以籼稻重穗型恢复系蜀恢527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频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NMB中添加2.0mg/L的2,4-D有利于蜀恢527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MS+6-BA2.0mg/L+KT2.0mg/L+NAA0.25mg/L的分化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继代两次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利用本研究建立了适合蜀恢527成熟胚遗传转化的高效植株再生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导入蜀恢527并获得了经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97.
转Pi-d2基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由pCB6.3kb、pCB5.3kb和pZH01-2.72kb三个不同表达载体转化的转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水稻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转Pi-d2基因水稻的9个高代株系对来自四川的39个稻瘟病菌株表现不同的抗性,抗病频率最高达91.7%;4个转基因早代纯合株系对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8个菌株中的81.48%以上菌株表现抗性,具有广谱抗性特点。稻瘟病菌粗毒素筛选结果表明,来自转基因植株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随培养基中粗毒素浓度提高而降低,粗毒素浓度达到40%时,幼胚愈伤诱导率为49.33%,受体对照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田间诱发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在大田的穗瘟发病率为0%~50%,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4份难诱导型水稻材料花药进行PSK-α低温预处理和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SK-α试验。结果发现,10pmol/L PSK预处理能提高花药出愈率,100 pmol/L PSK的效果更明显,最高提高达5.67%,且NBA培养基诱导效率优于NB2培养基;诱导培养基中添加PSK以及PSK预处理和诱导培养基中添加PSK相结合对提高愈伤诱导率的效果不及PSK预处理;经PSK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分化出的苗较对照长势粗壮,田间长势也较好,没有观察到变异。  相似文献   
99.
杂交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6个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材料,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外观品质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具有较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00.
四倍体小黑麦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四体倍小黑麦(2n=4x=28,DDRR)的细胞学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小黑麦减数分裂异常,在中期、后期和四分体期可观察到较多的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和微核,表现出强烈的细胞学不稳定性,同时发现植株的单价体数和结实率呈显著的负相关,D与R染色体组无部份同源染色体配对行为。在四倍体小黑麦群体中,非整倍体植株的频率较低,农艺性状方面,与结实率有关的性状如穗粒数等比双亲差,小穗数、小花数等性状优于双亲,且出现了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性状如穗轴较坚韧。四倍体小黑麦不易与普通小麦杂交,ph基因有促进杂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